今年9月21日,阳澄湖如期开湖,爱吃大闸蟹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道美味。
然而,近日又有网民反映大闸蟹过度捆绑的问题,笑称不知是在“买蟹”还是“买线”。
其实,大闸蟹过度捆绑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几乎成了水产品销售行业的“潜规则”。这个老问题究竟有没有新解法?
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和甬派联合打造的《农安实验室》走进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寻找破题之道。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高工、水产行业资深专家黄滨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立马打开了一份文件——《浙江省地方标准·青蟹包装规范》。
据黄滨介绍,今年上半年,我省出台了这份文件,明确要求将“捆绑绳的重量控制在水产品自重5%的合理范围内,严禁在捆绑绳中夹带泥、砂、金属粉末或其他杂物来增重”。如果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依然发现这种现象,可立即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除了捆绑问题外,近来有网络视频称,为了给螃蟹增重,个别黑心商家用针管给螃蟹注胶!
真相究竟如何?为了彻底打消市民的疑虑,我们继续向黄滨请教。
黄滨告诉我们,大闸蟹中的透明胶状物质其实是蟹膏,公蟹的胶状物质会明显一些,主要成分是公蟹的副性腺及其分泌物,蒸熟后为半透明的胶质。仔细观察,母蟹体内其实也有胶状物质,只不过母蟹的副性腺不如公蟹明显。
黄滨进一步解释说,给大闸蟹注胶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大闸蟹多以活物的形式进行销售,如强行注入胶状物质会改变螃蟹体内的渗透压而使其脏器受损,导致螃蟹在短时间内死亡。
大闸蟹体内含较高的组氨酸,一旦死亡,这一物质将导致大闸蟹发臭。
所以,为了让蟹膏更多更好看而往蟹体注胶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编辑: 俞越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