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比如说杭州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成书于北宋,里面记载了不少世界领先的创造发明。当时在宁波的鼓楼,也有一件科技含量很高的装置,叫做“铜壶刻漏”。“铜壶刻漏”也叫“铜壶滴漏”,或者“漏刻”“漏壶”,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计时器。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种特别的方法去控制水滴的流速,来确保计时的稳定。
据宁波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南宋《乾道四明图经》记载,宁波子城的“奉国军楼中有刻漏”,王安石为“鄞宰”时曾“铭之”,并详录王安石所写《新刻漏铭》全文。“奉国军楼”是宁波鼓楼在宋代的曾用名。更早之前,鼓楼叫“望海军楼”,因为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朝廷在这里设置过一支明州望海军。宋代开国,太祖赵匡胤登基,明州望海军改称明州奉国军,鼓楼也就跟着改成了“奉国军楼”。据载,城楼之上还藏有节度使的符节与斧钺,是一个兼具军事作用和统治象征的所在。公元1047年,27岁的王安石来宁波当县官,没过多久,他就爬了一趟鼓楼,去研究那套叫“刻漏”的装置。
其实在古代,调整刻漏这个动作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政治学、社会学含义,它意味着一种正统和权威,就是说“我有这种来确定时间的权力”。那么当年轻的王安石在宁波鼓楼上调准计时器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生发一些掌握政治朝局的野心呢?那就是一个未知的话题了。
策划 朱尉 记者 顾嘉懿 拍摄 杨辉 剪辑 杨蕊嘉 陈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