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泓冰 “三聚氰胺”,一个原本拗口生僻的化学品名字,如今瞬间成了国人耳熟能详、谈之色变的黑色流行语。它无耻而猖獗地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跳踉,无耻地在22个品牌、69个批次的国产婴幼儿奶粉中跳踉,无耻地在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的液态奶中跳踉……检测还在进行之中,13亿人的眼睛都惊疑地等待着进一步的结果。 无辜的患儿在呻吟,伤心的母亲在哭泣,对中国乳业来说,“三聚氰胺”在如此大面积的“舞台”上的无耻跳踉,几乎是一次空前的灾难。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重建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也将会是一段极为艰难、漫长甚至是痛苦的过程。 是的,政府方面在9月11日之后的举措,堪称雷厉风行:拘拿犯罪嫌疑人、撤下政府相关责任人、广泛检测国产乳制品并迅速公布结果、宣布停止食品企业的免检资格,并着手调查质检部门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 亡羊补牢固当称道,但,为何是亡羊补牢?我们能不能学会未雨绸缪? 已经有过不少的教训。即便是这个“三聚氰胺”,早在一年前就曾在出口的国产蛋白粉中初露狰狞,为何时至今日才从奶粉中曝光? 现在,众多乳制品企业站了出来,老总们纷纷表态,要负责到底。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蒙牛企业的老总牛根生发表了他在员工大会上的讲话:《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全文痛心疾首,很有担当。 牛根生问了一个中国每一位消费者最想问的问题:“责任在谁?” 他的自问自答是:“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有人说他一点都不知道这事。是的,在此之前,除了那些故意添加三聚氰胺的害群之马,以及他们的帮凶,其他人有谁知道暗藏在宝宝肾脏里的这颗‘定时炸弹’?然而,‘不知道’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无知何以是一种犯罪? “三聚氰胺”并非刚刚开始跳踉于中国乳制品,一年前已有信号,3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已接个别消费者举报。当时乳业老总们一直“无知”地高枕无忧? 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婴幼儿,大部分是在摄入了三聚氰胺浓度为高达2563毫克/公斤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3至6个月后发病。难道,乳业老总们在这漫长的3-6个月,仍然继续“无知”?事件在一周前爆发,中央决策层高调介入调查,迅速查出中国乳业不少名牌都“逃脱不了干系”。看来,检出被污染的奶粉并非十分困难。那么,这么多的品牌不清不白,“无知”的乳业老总们竟是和消费者一同恍然大悟、痛彻心扉? 再细搜网上,原来“三聚氰胺”对中国的食品业应该并不陌生,它还有一个貌似美妙的别名“蛋白精”,在网络广告中频频大摇大摆地出现,公然标榜“使用本产品能提高产品蛋白含量,降低成本,符合厂家愿望”,甚至还有专门的厂家生产销售。那么,老总们对横行亘久的“蛋白精”,也仍然“一无所知”? 进而,我们还想问一问,质检部门给那么多“免检食品”开过绿灯,是否也对这种公开叫卖、且引起过食品安全国际纠纷的“蛋白精”“一无所知”? 企业老总、业内人士、监管部门惊人的“无知”,终于酿成大祸——是的,牛总没说错,就算真的“无知”,也是一种犯罪! 这个链条中的所有关键人物何以不约而同集体“无知”,是个极该探究的问题。否则,中国消费者很难重建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否则,一旦出了事,一个个都纷纷“无知”而“无辜”,我们能指望谁来作消费者未雨绸缪的“保护伞”? “无知”是一种犯罪,“无知”更不能被当成犯罪的挡箭牌。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白精 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