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浮名 广东上开封村是京珠北高速沿线受灾最早、现在还有厚厚冰雪的几个村落之一,许多游客开车携着老婆孩子或女友来此玩冰雪。村民说,他们觉得很不习惯这样被人关注,冷冷地看着游客们在还结着冰柱的房屋前喜笑颜开。(2月12日《南方都市报》) 对灾民来说,五十年不遇的冰雪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停水,停电,基本的生活不能保障;对游客而言,五十年不遇的冰雪则是难得的自然美景,因而赞叹不已,流连忘返。上封村的一部分村民对游客有想法,不习惯,很多浏览这一新闻的网民也以为游客是丧了天良,把自己的欢乐建筑在灾民的痛苦之上。由此而来的抱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心态看问题呢? 不错,在人家生活遇到了极大困难的时候,如果幸灾乐祸,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但是,无可抗拒的冰雪,本身并没有罪恶,是好是是坏,只在它给承受者带来了什么。对灾民,它是灾难,“为瑞不宜多”;对游客,“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不妨是美景。灾难和美景,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诅咒灾难,是应有之义;欣赏美景,也不值得指责。 一家一地,遇上了灾难,确实不幸,其他人应该施以援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一种应有的社会道义,可是,如果一家一地遭遇了灾难,就要求全国所有的人都一起痛苦,未免霸道了些。 这种霸道,在封建时代,倒是屡见不鲜。那时,皇帝死了,叫做国丧。国丧期间,规定全国人民不得听歌看戏,不得婚嫁喜庆,都必须悲痛——不管这悲痛的真假,否则就是大不敬,轻则关进监牢,重则充军杀头。清朝戏剧作家洪升,在康熙二十八年,因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被朝廷以“大不敬”之罪逮捕入狱,革去了国子监生籍。而赵执信则因观看《长升殿》,被削职归里。我们都痛恨封建帝王的淫威,对洪升、赵执信的无妄之灾充满了同情,为什么一落实到现实生活,我们就本能地要求所有的人和灾民人民一道悲痛,而不允许他们欢笑呢? 和谐社会的建立,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对同一事物有相同看法,而在于互相理解,你同情我的灾难,我理解你的快乐,善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