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1937年1月生,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塑料机械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多次获得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荣誉。
上榜理由:
他带领海天人创造了中国塑机界一个又一个奇迹,自行设计开发并制造的注塑机跻身世界机械博览会,填补了我国大型注塑机出口空白,把一个以100元起家的小五金厂发展成今天中国塑机行业排头兵的股份公司。目前海天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塑料机械生产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被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认定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
创业创新故事
他和海天一直坚守实业赢利
女作家陈祖芬在《走进宁波》中这样描写张静章:他那宁波普通话还夹杂很多外国公司或外国老板的名字,这种非常农民又非常全球化的特色语言,宁波北仑之外的中国人听不懂,中国以外的外国人听不懂,北仑的农民也听不懂……
12月3日,记者做好了听他这种“时尚北仑话”的思想准备,如约来到位于北仑的海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采访。最近,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订单减少,身为董事长的张静章实在太忙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张静章和海天的风雨历程。
“金融危机让我们的业务量下降不少,但董事长说,挺两年没问题。”海天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汪晓莉说,“我们很少有贷款,所以每次国家银根紧缩时对我们基本没影响。这次的金融海啸,对我们的资金链影响不大,但对国际国内订单影响很大,公司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实际上,从海天诞生开始,一直是边巩固边发展,走的是一条异常稳健的发展之路。即便是2006年海天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张静章也不是每天都关注公司的股价,他一直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靠办实业赢利的原则。
2000年以来,大企业资金运作很多,不时有人劝张静章投入房地产业或其他资金运作方便的行业,他总是摆摆手:“我不太懂的行业不去做。”
“企业最大的变化,就是过去是专业搞注塑机的,现在则制造机床和控制系统。”汪晓莉眼里的张静章创业历程就是这么简单。事实上,海天单一造注塑机时,核心技术是机电一体化;制造数控机床时,控制系统是核心技术;现在开始制造电机了,全部是控制系统,全部是核心技术。应该说,每上一个新项目,都是核心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张静章有一个原则:只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做到世界第一,才能考虑向别的行业扩张。1994年,海天的注塑机已做到了全国第一,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该向别的行业扩张了。他说不行,世界排名还不行。2003年,海天在世界同行中被排名第四(产量世界第一,产值亚洲第一,技术国际领先),他才决定涉足数控机床行业。
2003年,海天的数控机床上市了。张静章发现不管是注塑机还是数控机床,里面的核心电机都得从国外进口,而且价格很贵,于是又决定涉足电机这个行业。“知难而进”,掌握核心技术能力,这便是张静章的目标。
他给专家的年薪是自己的10倍
1992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脑控制的液压注塑机;2001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全电动注塑机;2006年,研制开发了J5伺服节能注塑机……从海天员工的口中记者得知,海天每隔几年都要突破一项第一,有的是全国的,有的是亚洲甚至世界的。
海天为何会有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几个关于张静章的故事或许可以揭开谜底。
2006年1月,海天请来德国塑料与橡胶机械协会的原主席海勒姆·弗兰茨担任执行副总裁,对他实行股权激励的同时,还给他开出了超过100万元的年薪,这个年薪是张静章本人的10多倍。“要吸引人才加盟,首先就要确立人才的市场价值,没有这样宽阔的胸怀,企业就难以聘到国际上拔尖的专家!”张静章在当时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果然,这位德国专家给海天带来了巨大财富。
海天长期设立年度“海天技术创新奖”。2003年,海天科技人员研发了亚洲最大的HTF3600X/1注塑机,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年和2006年,又研发了大型二板式注塑机和全电动注塑机,给我国注塑机产业带来新的革命。为此,公司给这两个项目组颁发了技术创新特别奖,分别给予50万元的奖励。
职工每两年集体出游一次
“他是一个有善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张静章身边工作了30年的王金忠,给记者讲述了张静章的几次惠民大手笔。
1977年,张静章已经当了7年厂长了,职工由十多人增加到好几百人。企业是村集体的,村里的人都想把孩子送到厂里来当工人,因为厂里月工资有8元,比挣工分合算。张静章立下了一个规矩:最穷人家的孩子先进厂。就这样,全村家境最差的王金忠幸运地成了厂里的工人。
10年后,他再次见识了张厂长与众不同的手笔。从1985年起,张静章和几位副总承包了企业,他们只拿工资,该拿的承包奖一直没拿,这笔奖金就年复一年地变大。到1994年企业开始改制时,这笔奖金已经变成了当时的一个天文数字:626万元。张静章和几位副总将这626万元奖金让利给职工,让职工作为本金入了股。“现在,通过配股等,这个股份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数目。”王金忠笑着说。
1985年开始,全厂每隔两年让全体职工包机或包车旅游。1997年香港回归前,全厂800人去游香港,中英街上的小贩很惊叹,怎么有这么多游客都互相认识。2001年,海天2000人游昆明世博园,昆明世博园打出了“欢迎浙江最大旅游团”的条幅,当地导游简直不相信他们来自同一个单位。
1996年,张静章的大手笔让王金忠再一次惊叹:建设海天新村,让职工“安居乐业”,价钱是市场价的一半。“他一直强调海天是集体企业,大家要共同富裕。”王金忠说,以人为本是张静章最大的特色。
正是张静章这个“共同富裕,安居乐业”的观点,使得海天的员工安下心来工作。海天4000多名员工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二三十年。多年来,职工中选择跳槽的不到1%。就算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裁员,也仅仅是1%的比例。(记者 杨静雅 实习生 姚军)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价钱 贷款 年薪 博览会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