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维亚的男士洗面奶,伊丽莎白·雅顿的润肤乳、爽肤水,李医生的护手霜……你以为摆满这些瓶瓶罐罐的是女大学新生宿舍吗?那可就错了!这是记者在某高校计算机系90后男生宿舍见到的。这还不是个别现象,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现象相当普遍。
除此之外,MP4、i-Phone手机、PSP、名牌篮球鞋……还有很多学生带着这样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装备走入校园。
这些现象引发了不少人的议论——男生是否有必要用如此多的护肤品?这体现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还是体现了他们的娇柔?大一学生的高消费是生活的进步还是瞎显摆?请看两方观点在本版的激烈交锋!
■正方
◎正方一辩
“很难理解男生瓶瓶罐罐”
很难理解,一个男生早晨要花20分钟时间“关照”自己的脸。这还不算夸张的吧,还有的男生随身带着小镜子、睫毛夹。
说他时尚吧,动作肉麻得一塌糊涂。说他个性吧,还真没多少人去效仿。说他够拽吧,肯定一堆女生不愿目睹。我就觉得,每天泡在瓶瓶罐罐里的男生,都很“娘”。 ——大三女生赵佳欣
◎正方二辩
“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买书、买衣服,花多少钱都可以。
可是,化妆品、名牌包有什么用,学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天天想着怎么美,怎么招眼。自己天天这么去得瑟,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纯粹是败家。
更不赞成男孩子这样,理直气壮地花父母的钱,弄这些不紧要的东西。真不知道这些孩子是怎么想的。 ——高二学生家长钱华
◎正方三辩
“很多东西都是不务正业”
玩游戏的、听音乐的、看电影的,这些东西和上学有关系吗?我们上学那会儿,这些东西都没有,也没看谁的大学生活就无聊得要死。
学生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呀,平时去图书馆看书、操场上打球、找实习工作。准备这么多无关紧要的东西,不就是一个玩吗?天天对着电脑打游戏,能打出什么名堂来。带这些东西上学的,务正业的没几个。 ——高三班主任连小宁
◎正方四辩
“早熟消费造就享乐少年”
大品牌、高消费,90后的大学生们正在享受着与他们身份并不相符的生活状态。
对这股始于大洋彼岸的“低龄化”消费风潮,美国时尚界人士早就注意到——10年前,大品牌将消费人群定位于16岁以上的青少年。今天的商家开始转向年龄更小的消费人群——9岁到16岁之间的少年。
各种品牌使用的模特越来越年轻,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而这种暗示制造出了更多向父母伸手、只知享乐的少男少女。 ——媒体从业人员陈壹
◎正方五辩
“容易造成互相攀比风气”
大学生们的奢侈风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90后的孩子们情况更加严重。
他们开学时带的各种行李就已经塞满了各种高额的消费品。如果说这是家长心疼孩子造成的话,那么令人更为担心的是孩子入学后的状态。
学生们带着这么多不必要的东西上学,必然会造成互相攀比的风气,大量精力会放在比谁的装备好、比谁的出手更大方上面。
家里能承受的,会使他们变本加厉地“剥削”父母,而家里承受不起的,就可能导致孩子为了钱而走上歪路。 ——退休教师陈先生
◎正方六辩
“只知享受怎能面对未来”
如果说在大学时期他们还能享受父母给他们带来的高消费,那么毕业后走入社会他们将如何适应。
多数90后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虽然他们对社会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毕业后创业和工作的艰辛并不是他们能想象到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过惯了享受的生活,而艰苦的创业,可能会让他们极度不适应,家长不能养活他们一辈子,未来是要他们自己去面对的。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安乐中培养出的大学生们,如何才能创造他们的未来。 ——教师翟女士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高额 后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