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电 影 | 电 视 | English | 对 话 | 时 评 | 图 片 | 健 康 | 时 尚 | 女 性 | 汽车 | 宁波帮 | 社 区 | 博客 | 牛播网 | 论 坛 | 贴吧
首页 | 特别报道 | 视频报道 | 三十年三十事征文 征图 | 改革开放30事评选 | 30年创新人物
高层论述 | 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访谈 | 宁波巨变30年:政治 经济 民生 新农村 科教文化
 
港口触角深入腹地 临港工业的崛起
一所大学改变一座城市  撑起新型社保伞
延续城市文脉的老外滩 起航的商业航母
和谐滕头村 “一村一品”的星火燎原
客运码头的前世今生 浙东第一街的蜕变
马家富
王延勤
王锦文
3561服务班
吕忠达:与桥结缘,不走寻常路
严小军:“钱江学者”的海洋梦
吴祖楣:湾底,致富路上的“宁波红”
何承命:中国纺织业的“维科舞步”
宋汉平:破局者的温情
张祖安:宁波的“苗家大哥”
张静章:塑机世界里的追梦人
张建昌:杭州湾畔致富领头雁
相关专题
改革开放30年30事

宁波确立“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目标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年10月06日 10:39

  1992年5月1日,李鹏在宁波考察时慰问港口工人。  (资料图片,市档案馆提供)

  本报记者 卢磊

  核心事件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确立“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目标

  1992年5月初,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专程来宁波考察指导工作,对宁波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并欣然命笔:“洋洋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前哨。”1992年5月26日至27日,中共宁波市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建设“东方大港”的远期战略目标。港口与城市的有机互动,促进了宁波在全国和全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摆在宁波人民眼前的家底非常薄弱:宁波只是我国东南沿海一个不起眼的商埠小城,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偏低,城市面貌破旧不堪,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但宁波又是祖国东海之滨的一块“宝地”,作为一座千年文明古城,宁波商贸传统历史悠久,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口岸,尤其是国内罕有的深水良港的开发,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

  1992年4月30日至5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亲率国家计委、交通部、能源部和中国石化总公司、国家旅游局、特区办、国务院研究室等国家部委的7位部级领导专程来宁波考察指导工作,对宁波港口地位、作用和事关宁波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并欣然命笔:“洋洋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前哨”,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

  4月22日至24日,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房维中到长江三角洲考察,进一步研究落实浦东开发问题。房维中在考察中明确了宁波在浦东开放开发中应发挥的作用,并帮助宁波解决了开发建设中一些重要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问题。

  4月20日至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中信公司董事长荣毅仁来宁波考察工作,对宁波改革开放表示极大兴趣,对一系列项目表示有意向投资。

  据统计,1992年4月至5月的两个月时间里,就有部省级以上领导60余人次先后来甬考察指导工作。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对宁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犹如一针“强心剂”,为宁波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舞台。可以说,宁波历史上一个空前规模的开发建设高潮正扑面而来。

  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宁波的决策者、执行者和创业者清醒、理性地审视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历史机遇,果断而坚定地确立宁波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思路,大胆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发展之路。

  1992年5月26日至27日,中共宁波市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明确了建设“东方大港”的远期战略目标:继续实施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服务于中央关于加快浦东和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大决策和全省经济发展战略,“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争取通过九十年代和更长时间的努力,把宁波港建设成为全国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之一;把宁波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口岸和浙江的经济中心,再通过下世纪若干个十年努力,实现把宁波港建设成为东方大港的宏伟目标。

  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中,“港”、“市”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我市着力进行了港口建设和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型工业,推动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港口国际化发展。

  在“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的指导下,我市集中力量完成了北仑港二期续建工程,启动了三期20万吨级矿石中转泊位建设,开展了北仑港四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港口的吞吐能力。着重抓了杭甬高速公路、宁波至上海车客渡、萧甬铁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宁波空港也在1992年年底正式通航。组建了宁波远洋运输船队,发展与欧美、澳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散杂货和集装箱的水中转和海空联运,形成集装箱远洋航线、近海航线和国内支线并存的格局。

  在大兴港口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发展商品的大吞大吐,进一步利用和发挥港口功能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临港大工业,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镇海炼化、镇海电厂、北仑电厂、中华纸业、善高化学、三星造船等一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企业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这批临港型大工业与我市的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实现了高度融合,推动我市工业迈上新台阶。可以说,临港工业已经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港口和城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点和纽带,日益显示出其在我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港口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大吞大吐的深水良港,宁波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设国家级能源、原材料基地,临港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靠着临港大工业,不产一粒铁矿砂的宁波,为全国30多个钢厂输送着铁矿原料;不产一滴油的宁波,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不产一块煤的宁波,供给着一大批电厂,使浙江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也使得宁波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1995年全市GDP达到638亿元,比1991年增长1.56倍,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1%,比上一个5年高出近12个百分点。与同期全国、全省平均增长11.7%和18.8%相比,宁波分别高出9.3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全市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已提前实现,分别比全国、全省提前了9年和2年时间。

  这一时期是宁波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实行港口与城市有机互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潜力不断释放,宁波在全国和全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指标》课题组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1991年宁波在全国18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36位,1993年上升到第23位。1994年,宁波被确定为行政副省级城市,宁波进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阶段,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0%。1999年国务院批复《宁波城市总体规划》,正式确定宁波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

  讲述

  宁波建设发展迎来新时代

  童明学 中共宁波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自然资源匮乏,又是东南海防前线,国家对宁波地区建设的投入很少,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较为缓慢。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到来,宁波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也非常迫切。那么,宁波依靠什么来发展?宁波发展的方向在哪里?这是摆在当时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当时的角度来考量宁波,我们发现宁波发展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首先,宁波有一个非常好的“宝贝”,那就是宁波的深水良港,这也是宁波独特的优势。其次,国家高度重视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注重港口的开发建设。再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非常支持宁波建设发展,全市上下也都铆足了劲,期望宁波加快发展。

  宁波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在港口。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由此而来,依托港口优势,促进城市发展的时代呼声日益高涨。特别是李鹏同志来宁波考察指导工作,更是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经过科学决策和深入调研,宁波城市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1992年5月,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召开,明确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贯彻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宁波工作的精神,符合宁波自身实际和群众愿望,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拥护。会议开得团结而务实,全市上下欢欣鼓舞。

  大会确定发展目标后,宁波市这艘“经济大船”开始扬帆远航,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我市充分发挥北仑深水良港的优势,积极运用中央赋予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采用重点产业重点发展、重点项目重点推动的做法,紧紧抓住每一次机遇,全力做好每一个项目,一大批规模大、效益高的临港型工业企业的兴建使得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充满生机活力。这对宁波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质的变化起到了突破作用。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在原来的一片片滩涂、原野上,一项又一项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顺利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拔地而起。特别是由港口而带动的北仑区“两区一岛”,由于投资环境迅速改善,对外吸引力显著增强,成为浙江省及宁波市对外开放的战略重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港口的迅猛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所取得的地位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国家对宁波港发展的关注和期待。(卢 磊 整理)

  点评

  发挥资源优势 抢抓历史机遇

  邓小河 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宁波从一个沿海不起眼的江南小城,快速地发展成为一个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有两方面的关键因素:一是宁波有着国内罕见的深水良港,宁波市充分认识到并较好发挥了这一资源优势;二是国家实施港口战略开发和推行改革开放,宁波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宁波要发展,最大的优势在哪里?港口是当之无愧的选择。宁波港地处太平洋西海岸,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沿海和长江“T”型航线的交汇点上。宁波港具有悠久的对外贸易传统,适应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需要。宁波港具有天然的大吞大吐优势且腹地广阔,适宜发展石油、化工、电力等临港大工业。为此,宁波市紧紧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大做港口文章,推进宁波港口的深度开发和发展临港型大工业,而港口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城乡面貌、产业基础、经济实力等都有明显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宏观政策普遍具有显著的分区域、分步骤推进的特征,当时国家主要是实施港口战略开发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推进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在历史机遇面前,宁波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战略的总体进程中,抢抓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根据形势发展,紧紧围绕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并坚定实施适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顺势而生,宁波也从而开辟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化工 会议 一批 优惠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