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上海市委决策专家沈荣华先生演讲《未来企业人才发展的几个新问题》。
沈荣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是昨天中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这次去了已经接近5个月了,从03年到现在为止,我一半时间都在北京,03年是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大家都知道,我们建国50周年。而且告诉大家,明年要开第二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第二次是06年,围绕创新人才,我又去了半年。这一次可能要一年左右时间,到明年3月份我们整个规划结束。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我想和两位嘉宾稍微区分一下,在战略层面我想讲七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是给宁波提五条,企业的创新提五条意见。
先给大家汇报一下,关于未来中国人才发展的形式,我们分析下来有五大机遇。大家看一下是不是?第一个机遇是911以后,西方的经济增长减缓,使世界人才流发生变化,大家可能看到了,我这里有人才流动,美国、日本出现人才流。我国吸引世界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条件。这请我们宁波也把握好这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未来人民币的升值是大趋势,有的专家预测每年是5%左右,这说明什么?在世界人才转移当中,我们人民币支付人才的能力增强,我们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人才,我举个例子,本来我们引进一个人才要花100万,现在花50万就够了。
第三个机遇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北京两次奥运会,中国人才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未来5—10年,这里我讲两个,一个是中国热,一个是汉语热。这对我们国家人才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第四个是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大,这是最新的数据,大家看一下。到2000年底,我国出口留学的总量达到121.17万人,回国31.97万人。这次李源潮同志亲自发了计划,用5到10年引进世界上海外的人才,高层次人才2000人。
五、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国内培养和吸引的国际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有这么一句话,未来十多年是我国培养和吸引国际化人才的最佳国家。
这里还有各条战,我给大家报告一下,第一个挑战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国际化趋势明显。国际间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在这场国际人才竞争当中由于人才的综合环境影响,面临的挑战十分严重。我前面讲的120万留学生,我们回来才30万,四个当中回来一个月,按照国际惯例,三个人在外面,一个人回来。
第二个挑战是请大家关注,新兴国家和新兴地区的兴起,以及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看了一个数据,2007年新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总量当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49%。使人才的回流趋势明显,也使中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有所减弱。
第三个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比较落后。这次北戴河专家休假我也去了,李源潮同志从早上到晚上,一共60位专家参加座谈会,从早上听到晚上,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教育制度改革。第二个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称之为中国改革的最后两个堡垒。到明年是我们建国60周年,建国60年我们国家没有出一位世界级的大师。后来李源潮同志说我就讲两句话,第一句话国外的大学是学术界,我们的大学是行政单位,大家看一个处长岗位有40个教授报名,所以高校里面一个最大的是教授,不是处长啊,不是校长。
各位领导,这次规划我看这些方面一定要有突破性的推进。这两项制度的改革任务十分繁重。
第四个挑战中国的人才市场是所有要素市场当中发育最慢的。目前我国排在世界前列的猎头公司几乎是空白的。李源潮给我们组织座谈会的时候,他问上市还有没有?我说是上海XX公司,每年做130个亿,但是排在世界前列距离还很远。现在我们的人才市场吸引国际人才不够。
最后一个挑战中国的人才国际化素质普遍缺乏。上海前不久开了一个会,上海人才跟香港的人才相比有两个数字不如香港,第一个就是我们国际法律法规知识不如人家,第二个是人家的外语比我们好。
第二个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我讲的第二个战略,我请宁波的同仁关注。昨天毛市长讲,他说宁波现在是人均1万美元向两万美元过渡。要实现过渡就是这句话,以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战略转变。从物力资本优先积累转到人力资本优先积累,就这么一句话。也就是最近李源潮同志提出来的,要把人力资本积累作为大战略提出来,组织部长讲这句话,为什么我这里分析了一下,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个是自然经济。二是农业经济。三是工业经济,四是知识经济。因为知识经济人才是战略资源,跟前面三个都不一样。我具体分析了这里有三个变量,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现在一直在讲,大家十几年一直转不过来。
昨天也讲到,我们不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是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不是依靠管理上去。因此这里我对宁波的企业提出四个重视:一是重视研发。二是重视效率。三是重视人才。四是重视自主技术和品牌。刚才6杨会长都讲到了。我这里有个资料,上半年我们国家的公司是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浙江模式也面临新挑战。告诉大家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是什么原因?我估计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业产业的层次比较低,不高。缺乏新兴产业强有力的支撑。二是长期沿袭粗放型的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不是创新。
二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和竞争的要素。这里我也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现在还处在世界产业结构的中低端。后面一句话很重要,为什么?因为人力资本上不去,人才上不去。我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下,据我们统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当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75%,这次李源潮同志要求我们国内也研究,我们国内研究的结果是35%,相差40个百分点,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发达国家要少40个百分点。
因此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势在必行。
三、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这条大家很好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增长一直是高速发展,两位数发展。但是未来的二、三十年不可能,靠大量的投资,主要是靠人力资本来提升。引进人才要讲究效益,我们上海过去提万人计划,后来又跑了新的万人计划,但是XX同志讲的很好,他说我要求你们不要这么多,有几十个人就可以了,不要追求数量。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两批万人计划真正能够世界叫得响的不是很多像市政府这样的,我们叫做它530这样的。
最后这个问题怎么来转变,主要措施有五条:这五条措施中央文件都有的,就是我03年写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决定里都有。我到全国各地去讲,他们都不知道为这份文件,我说你们没有好好读中央的文件。
一、观念。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
二、力度。要加大对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现在可以报告大家,最近温家宝同志讲了以后,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本来财政部公共教育投入占GDP4%,一直做不到。财政部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现在3.5左右,最后温家宝讲这次一定要达到。本来是2010年,现在到2012年要达到10%。
三、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包括社会、企业、个人都要投入。
四、政府财政预算当中要投入。
五、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也可以投入。
第三个问题,关于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
这里比尔盖茨有句名言:他讲“我的企业离破产只有12个月”,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企业无法不断地创新进步,也许一年后就不复存在了。创新人才在企业主要指两种:一种是企业家,一种是技术创新者。
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我们国家的现状这里是04到06年有四个数据,第一个是创新活动的工业企,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8%。
大中型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0.71%。国外著名企业是5%到10%。
拥有专利的企业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
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的自主产权。
再往下分析,现在企业里的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不高,这次中组部李部长去了以后,他也说官本位思想是越来越严重,后面一句话我没有打出来,他讲“经营人才的官本位特别要注意”,我举个例子,上海的陈祝(音译)院士,他的导师王正义(音译)就讲,他不是去当卫生部长,他是拿诺贝尔奖的。正好李部长也在,他告诉王炎(音译)同志,你去查一查,我们现在排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有多少?你去查陈祝院士还在不在里面?
企业里边的人才,我讲的主要是三个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
这里有一句话,现在真正落实到他们身上的政策不动。而且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业面临挑战,所以有些高校研究机构近几年行政化的现象愈演愈烈,远远超过上世纪50、60年代,现在全国一共有43所副部级以上高校,有86位副部级以上的干部。
大家可能都看过,我看这个问题这次都提出来了,要解决也就是中央组织部解决,其他解决都比较困难。“学术本位”日趋单薄、教授、创新人才的地位不高,这种导向对人才成长十分不利,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分不利。报告大家,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最高的是局级,副部级是本世纪初开始。
研究下来,我最后要告诉大家,要突破三项制度。我们这次22号就回去了,李源潮这次同志亲自倾听,我这里第一条下决心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我这里可以告诉大家,行政级别这件事情,我们早就提出来了,我们国家从1996就有17号文件,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对政治编制企业有一句话要遵循正式分配的方向,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但是12年过去了,这个改革基本原地踏步。
第二个要采取特殊政策,切实提高创新人才的地位。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有个例子,韩国跟我们过去一样,他是官员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企业家,第三位是专家。后来通过立法,把专家排到第一位,企业家排在第二位,官员排在第三位。他专家的工资水平现在超过部长级,高端人才的工资超过部长级。小平同志1988年也有句名言,要把文化大革命时候的臭老九提到第一”。05年、06年、07年都有统计,最高的公务员岗位有4000人在争。
第三个是建立完善有针对性的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和办法。中央重点推出的三个制度,我不详细展开了。第一个是评价制度。这是世界难题。刚才杨会长也讲到了,人才评价要看论文,袁隆平评院士也是评了好几次评不上,论文没有通过。上海有一个造大桥的总设计师,一直也评不上,最近评上了,评价制度要好好改。科技部给我讲了两句话非常好,他讲以后搞应用理论研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现在有几百个指标,有几十个指标,一看就头疼。
第二句话应用研究最后由市场说了算,一个是同行说了算,一个是市场说了算。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市场说了算。评价制度要好好改,现在包括高考,两年一度的检查、评比,教授怎么可能安心做学问。
第二个叫人才流动制度。今天去当官员,明天企业家,后天是大学教授,是大跨度的及,我们不是这样,你要从机关到事业单位多少难,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去更难。因此我给李源潮部长讲了一句话,国外有一句话:“像模像样的人才一定是大跨度,三到五个岗位要有。”
第三个是激励和保障制度,这个制度也很重要。上还有个企业叫九零九(音译),搞芯片设计的,一下子200个人集体辞职到新加坡的一家公司去了,这件事情惊动了总书记,中央组织部派人来调查,当时我讲不要讲人才流失,是不是应该讲人才留出,因为这个企业在上海,后来由国有企业到新加坡,200人,后来最后什么原因?就是一句话,工资问题,分配激励机制。我们上海的九零九跟新加坡的企业家做同样的岗位,他们的工资是由美元计算,差5到10倍,因此要走。
第四个也是战略问题,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温总理提出教育改革问题,教育要讲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毛入学率23%,李源潮部长讲了不起,我们现在预测到2020年要到40%。但是第二句话“我们教育的改革是长期滞后。”最近总理再一次会议上告诉大家,国家的发展纲要是最近总理提出来加两个字,改革。改革和发展纲要。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家钱学森这段话非常重要,最近大家也一直在讲,“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前年温家宝总理去看钱学森科学家科学家时候讲的一句话。”这里我有个统计,从1901年到1997年,我们有518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107年当中,没有出一位大学生。
1、对中小学应试教育做重大改革。中小学的书包是越背越重,回家的作业越来越多,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个制度也讲了十多年了,到现在为止没有办法改。这次22号汇报当中就提出来,从高考指挥棒作为突破口进行改革,如果高考指挥棒不改,可能十几年还是改不了。大家问是不是取消按。可能不是取消,是完善。
2、对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作重大改革。
3、对现行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作重大改革。李源潮同志对这个问题也有讲话,他到中组部以后,我们原来的中组部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局年年讲,搞得多少好,多少人到中央党校学习,李源潮去了以后讲三句话,一下子压力大得不得了。
一、我们的干部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
二、面向世界谋创新。
三、一定要向世界谋人才。
在会上因为国际化的问题,我第一次给李源潮同志提出来,因此他讲了这段话,我说上海已经99年就研究国际人才化,最近上海正在提国际化,这个提议是上海汽车集团提出来的,要集成全球的资源,引进人才,政府要做工作,但是主要在企业。自己一做一年就1000个人,虽然有几位副总跑到北京去了,给北汽吸引过去了。
政府的作用有五个方面:
1、制订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
2、提供充分的国际人才信息。
3、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人才资源。
4、建立跨世界人才按6合作机制。
5、加大人才国际化建设中的投入。
我在2、3年前就呼吁了上海要警惕人才弱化现象,大家知道吗?上海人才这几年有明显的弱化现象。有好多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大家知道,我们房价涨得很高,现在市中心都3万一个平方米,好多人才都留不住。浦东这次拿了20多个亿,引进国际上的金融人才,这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第六个国外都在做人才环境的文章,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这个问题上海今年研究了整整半年,我讲的三句话,大家赞成不赞成?因为培养人才是成本最高,引进人才是成本居中,而留住人才是成本最低。因此全世界都在做留住人才的文章。人才流失已经成为国际现象,大家看一下。2005年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叫格利博达,他有一篇《脑力的流失》,他讲人才不是根本,关键在于人才保持。
我们国家的人才环境还不尽人意,我前面讲到了,现在留学生四个里面有一个回来,按照国际惯例是三个人里面应该有两个人回国,一个在国外。
按照国际惯例,这十条我觉得很好,人才环境建设有十条措施:
1、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与氛围。这个很重要,环境好了以后,上海讨论人才高地,什么叫人才高地?黄菊同志讲了五句话,后来XX市长又补充,他说我就讲一句话:“人才高地是哲学的概念”,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优秀青年人才向往的地方。深圳也是人才高。
2、大力鼓励企业吸纳人才。政府要推动,但是主要是企业。
3、不用过多纳税。我们现在国外吸引的人才,比如年薪100万、200万,纳税比较高。
4、保障其家人在祖国有好的着落。
5、国家增强对科研的经费投入。
6、以财政和政策手段来吸引流失人才回国。
7、留出职位,并将这些信息登上电子网站。
8、国际研讨会。
9、在外国建立研究机构。
10、创办高级技术园区。
七、关于企业人才开发主体。我们国家有个统计,美国在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才总量的80%左右,而我们国家是40%左右。建立人才价值的分配机制必须实行三的转变,宁波也可以这样做,上海是这样做的。
第一个是人事工作地位转变,强调人事部门的战略地位。它不是一个工作部门,是战略部门。国外做得都非常好。
第二个是人事工作观念转变,强调人才的价值观念。三部分人的价值观要实现,企业家、科技人员还有技能人才。
第三个人才工作方法的转变,就强调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这一条我在上海世界500强,我们有400家,他们有七个环节做得都非常好。
一是人才规划,世界500强全部都有人才规划,有的叫“割青苗”,不仅挖树,还挖苗。规划以后第二个环节是人才招募。第三个招进来以后就是岗位、职位鉴定。第四个岗位定下来以后是薪酬与福利,薪酬有长期和短期。第五个最难的绩效考核。第六个培训与发展,培训了以后还要发展。第七个是生涯设计。
我调查下来就是七个环境。按包括上海我们有一个委办,大概80%的企业都不会用这个办法,它是传统的人事管理,我们叫档案管理。
最后关于未来企业人才发展的八个趋势,后面一句话没有。第一个叫科学化趋势。
这个趋势请大家关注,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第一个是专业化趋势,由人事管理工作者由办事人员走向职能专家,
第二个制度化趋势,由“人治”走向“法治”,人性化趋势,由以物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
战略化趋势;
专业化趋势:人事管理工作者由办事人员走向职能专家。
国际化趋势:由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
激励非物质化趋势:由薪酬独木桥走向薪酬与文化并行。
目标长期化趋势:由重管理轻开发走向以开发为主导。
最后给宁波五条建议,我很简单的给大家报告一下:
1、是要造就企业家。宁波如果要创新的话,告诉大家要造就企业家。我把它称之为是灵魂人才。
2、要抓核心要素。核心要素就是人才,这个一定要把它放到位置上。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93年就写了一本书叫《人才资源论》,我93年在中组部他们说要做一个备忘录,后来2000年江泽民同志讲的人才是第一资源。但是我们现在检查下来,这句话还是留在口头上,我们的口号讲的比较多。我们教育投入3%都不到。但是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抓核心要素。
3、人才国际化要早谋划、早布局。
4、制订战略人才规划。宁波能不能也出12年的规划。
企业的最后较量还是抓管理,这是老话。前面讲了很多要抓管理。
谢谢!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备忘录 大中型企业 出口 人力资源 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