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交换债政策预期开始显现大小非借道大宗交易套现锐减
证券时报记者胡学文
本报讯大宗交易笔数急剧减少!统计显示,近日大宗交易日均成交笔数仅为今年最高峰时期的两成左右,大小非借道大宗交易减持手中股份的步伐明显放缓。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可交换债政策预期作用正逐步显现。
本月初,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征求意见稿亮相时,有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对纾缓大小非资金压力有一定帮助,从而降低大股东减持的冲击。而此前记者从交易所方面得到的消息也显示,不少公司对发行可交换债反应积极,纷纷致电咨询,了解试点资格,并希望尝试发行可交换债券。
不过,可交换债能否起到“泄洪”作用,业内看法并不一致。目前一个积极的现象是———自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深沪两市的大宗交易平台明显冷清了许多,股票减持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日渐增多的债券交易。特别是最近几个交易日以来,为数不多的大宗交易也大都集中在深圳市场,上海市场方面则多日出现大宗交易“零”成交情况。专家认为,这或许与深市部分上市公司现金流日趋紧张不无关系———股东只能通过减持股份获得资金。此前的一份权威统计数据就表明:今年上半年由于从紧货币政策等影响,深市上市公司资金面日趋紧张,现金回收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可交换债券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9月8日),两市仅有兴化股份一笔大宗交易成交,涉及金额为2368.12万元;截至9月16日,9月份大宗交易平台的日均成交笔数仅仅维持在3—4笔左右,较此前几个月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单日仅一笔大宗交易成交情况,今年大宗交易新规发布以来是十分少见的,最近一次单日仅一笔大宗交易成交也要追溯到今年6月份。
资料表明,大宗交易成交最活跃的一天发生在今年4月3日,当日一共发生了20笔大宗交易,涉及金额接近6亿元。4月20日大宗交易新规发布后,两市大宗交易呈现逐渐活跃的势头,无论是成交笔数、股票数量,还是涉及金额,都有所放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自可交换债券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大小非减持股份步伐开始放缓,且涉及股票家数和金额都有不同程度“缩水”。
有业内人士表示,可交换债券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大宗交易急剧减少,一方面与股市近日加速急跌,大小非可能觉得减持很不划算有关,另一方面,相关政策应该说起到了应有作用。由于有可交换债券推出的预期存在,安抚了一些计划减持套现的大小非心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以来债券品种再次开始频繁现身大宗交易平台,自9月4日08中粮债第一笔以来,截至9月16日,一共出现了19笔债券大宗交易,涉及总金额达到4.67亿元,占9月以来整个大宗交易金额9.56亿元的几乎一半。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交易 交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