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旭东/文
不可捉摸的“风险/回报率”一直是令投资界头疼的难题。最早降服这只狡猾狐狸的人是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夏普。
夏普不但在理论上把原有的“风险/回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实践上,在不超出平均风险水平的前提下,他成功地通过指数化投资超越了市场总体表现。在此之前,几乎没人做到这一点。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夏普为指数基金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据说夏普的讲堂总是被学生们挤得密不透风,夏普在课堂上总是坦白地告诉学生,不必寻求击败市场,能跟随市场表现就已足够。由于算术法则,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涌现出少数击败市场的人物,但每年的胜者很少是同一批面孔。他承认指数化投资是一种非常乏味的致富方式,远没有积极选股策略那么激动人心,但从长远看,它凭着交易成本低的优势总能获得超出平均值的收益。他并且有把握地预期,10年后,他的学生中会有一批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向他汇报说,由于投资了指数基金,他们已获得成功。
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从不向人推荐股票的巴菲特却屡次建议人们投资指数基金。在1996年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信中,他写道:“绝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将会发现持有普通股票的最好方式是通过负担最少成本的指数基金来实现的。”
除了低成本优势之外,指数基金另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似被动而实主动”。常常有许多投资人以重仓持有“皇冠上的明珠”为荣,但与指数基金的区别也仅在于一颗明珠和一堆明珠的区别。而且从长期来看,多数投资人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某一家公司的微观盛衰,所以无法保证手上的明珠若干年后不会变暗淡甚至消失,毕竟在中外资本市场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单一证券的非系统风险会使持有人遭受灭顶之灾。而指数基金则可规避这种风险,任何一个珠子,一旦变暗淡,不会等它消失,就会被从指数中剔除,替换成更亮、更强的珠子,也就是说,指数基金展示给你的,永远是最亮、最强的一面。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延续得越久,指数基金的强大之处就更明显。
国内的投资实践表明,与主动型基金相比,指数基金的表现除了在单边牛市中占据上风之外,整体上优势并不明显甚至略处下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股市的有效程度相对较低、参与者散户成份居多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可望得到改变。
客观而论,学术界及投资界关于指数化投资与主动投资的争论一直没有结束,国内可能还有许多人将二者置于水火不容状态。但国外对此的争论早已超越谁对谁错,因为两者之间从来就不是一种静态的关系。追求超额收益的投资者客观上促成了市场的有效,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另一方面,随着市场不断地深化、规模的扩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效率的提高,资产配置策略逐渐成为组合长期业绩的核心因素,投资者需要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资产配置;指数化交易产品所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流动性好、透明度高、风险控制相对容易等优点由此大放光芒。值得一题的是,许多投资人出于指数基金过于“平庸”的潜意识而试图对指数化投资进行优化、改造,以图超越,但现实却发现,更多的错误都发生在一遍遍的优化、改造和超越过程中。正所谓“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基金 交易 寻求 一批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