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因为愤怒、恐惧而产生情绪变化,海中的章鱼可以瞬间改变皮肤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迅速的“变脸”是一种近乎本能的绝活,可以击退竞争者从而保全生命。
当坚挺的楼市开始出现价格松动时,大多数企业并不乐意主动“变脸”。由此,坊间的传言大都是将大幅“降价”称为“利空”,房价的阶梯性下跌将加重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购房者也许将更为耐心地等待房价的折扣如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从而导致地产商的回款更为困难。
曾经在“房价仍将上涨”的言论中保持高度一致的开发商,现在却踯躅于“降还是不降”的两难境地中。
降价之痛
当深陷资金问题而焦头烂额的开发商希望利用降价缓解销售压力时,他们却一时找不到“下楼”的台阶在哪里。
一家地产上市公司希望近期在华东某市房价上有所动作,但是受限于其一贯的高端房定位,该公司只能悄悄地授意销售人员着手做促销预案。此后,一线的销售人员认为一个七五折的优惠会比较有利于一举清空其100余套精装修现房的尾盘,并随之在销售中开始“试水”。
但是“降价”的消息不胫而走并在之后被媒体快速传播开来,首先遇到的便是前期业主纷涌而来的“退房”压力,此外,这家公司的降价试水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激怒”了其他城市的老业主,并直接影响意向购房者对于其在另外一个城市的新盘预期。
最终,该公司在华东某市的降价计划宣告夭折,并以坚决否认其之前的降价情况而仓促收尾。而咬牙支撑其愈加高昂的售价,该公司只能在装修中大量使用昂贵的装修材料,以期让意想购房者认为“物有所值”。
“我们最终还是要降价销售的,只是要选择一个时机,并且暗自进行,没准会通过二手销售而变相降价。”该公司对本报记者坦言目前仅是“缓兵之计”,他们公司内部正在着力寻求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上述公司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多个城市都有开发商在“降价”之后急刹车,并在暂时维持没有成交的高房价同时寻求解决方案。现在不是“跳”与“不跳”的问题,而是如何“跳”才能安然度过楼市下行的“断奶期”的问题。
“任何一次降价决策都是很痛苦的,谁都能预想得到全公司将遭遇的巨大压力,但还是要强势推行降价计划,因为这关乎企业的生死问题。”上海一家地产企业对《第一财经日报》坦言。
地产商阵营出现分化
在2008年博鳌房地产论坛草原行会上,大部分业内人士达成共识:与其等待政策救市,不如自我“救赎”。但是“救赎”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有企业垂涎于万科降价后的“日进斗金”而跃跃欲试,也有开发商始终相信只有“挺住”才有明天。弱市之下,开发商开始各执一词。
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以香港曾经遭遇的楼市下跌为例,试图解释房价快速下跌并不能拯救楼市,只会让购房者的预期改变,而无益于房地产市场的优化。
“我们各地的项目都没有降价,因为现在的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阳光100副总裁范小冲在论坛中表示“5%或是10%的降价几乎不会有市场反应,当降价幅度高于20%的时候,市场有反应了,可是又会给前期业主带来很大的心理落差,直接导致企业未来成长出现问题”。因此范小冲目前的观点是“降价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元端认为,目前整体形势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悲观。他表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处在波峰到波谷的转折点上,但这种周期调整可能只是增幅的周期调整,并没有影响到房价整体上涨的趋势。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那些率先降价的企业已经开始获得“收成”了,销售量的多寡从未像这两个月一样悬殊。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7、8月份房价跌幅为15.3%的万科上海金色雅筑项目2个月内销售量为249套,但是在1到6月份,这一楼盘销售量仅为330套。同理,在7、8月份两个月销售量大大超过前6个月销量的上海地产项目多位于“价格跌幅榜”前列。
“如果将目前的楼市比喻为‘温水煮青蛙’,那么现在的水温仅是从30℃上升到了50℃,8折已经可以快速出货。可是等到水温上升到80℃的时候,可以预见,‘跳楼价’也未必能引起关注。”一家北京房地产企业老总对本报记者表示。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促销 寻求 优惠 内销 跳楼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