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净流入” 在朱立东看来,目前进行的降价促销战略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成交量上立竿见影。“开发商回笼资金的目标部分实现。” 万科上海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迎中秋八盘集中优惠促销活动中,首个周末即8月30、31日两天内,购房者共认购了176套房源,销售金额达2.68亿元。万科上海发言人表示, “销售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万科上海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总部对上海的销售策略表示认可,效果明显,将继续实施下去。 同样,近期恒 大地产方面还证实,将展开全国降价,共有约400万平方米房源将成本价甩卖。根据目前预售认筹预算,恒 大全国13个项目开盘首日全国销售额将超过30亿元,黄金周七天可回笼资金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主流房企在率先降价出货回笼资金的同时,他们在土地市场几乎集体销声匿迹。和降价出货回笼资金数十上百亿元相比,在土地储备上所投入的资金少得可怜。 万科中报披露,上半年公司新增项目按万科权益计算的规划建筑面积合计仅330万平方米。且有76.2%的项目资源通过合作方式获取,一改往日凶猛风格;保利(600048)上半年新拓展项目也仅8个,占地面积20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 而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去年万科仅在上海土地二手市场上,通过一位土地中介促成的项目及土地收购总值就高达55亿元。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去年,万科仅在上海就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得近3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 几大主流开发商中,上半年购地出手相对“阔绰”的招商地产也仅涉及两个项目:4月2日以16.5亿元(招商地产占50%权益)的价格购得北京昌平区东小口镇地块;6月17日8100万元购得漳州开发区一幅面积为38382.4平方米的土地。 富力地产(2777。HK)董事长李思廉在200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由于集团的土地储备充足,因此集团可以放缓购买土地的步伐,静候最好的购买机会。 这直接令今年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的土地市场温度骤降。而反观为数不多的一些在今年购地的房企,多为前两年市场火热时几乎没有机会的中小房企。以上海市场为例,8月出让的罗店新镇A2-2地块曾经吸引了包括几乎所有上海市场主流房企的33家领取挂牌文件,但最终这些主流房企并未出手争夺,南京朗诗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以3.21亿元的价格获得。 9月6日,长风生态商务区7C北块地块最终因没有开发商报名而流标,成为上海今年首付流标的宅地。 “只卖楼不买地”,被不少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开发商出现了“资金净流入”,这在近几年的国内房地产市场中极为罕见。 中小房企生存堪忧 上海本地老牌房企大华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杨子江指出,总体而言,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结构,依然是中小房企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主流,大部分开发商并非上市公司,规模的限制,使这些房企并不能随意降价。 换言之,随着主流房企集体率先降价出货,虽然中小房企主观上也有出货的需求,但客观实力使其难以实现。 对此,朱立东告诉记者,降价出货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可能危急企业生存,尤其是中小房企受伤的可能性更大。多年前,杭州曾经有一家旗下仅一两个项目的房企,就因降价促销,引起前期业主集体发难,最终降价不但没有促进销售,反而因业主集体退房导致企业濒临倒闭。 “万科等大型房企,可以通过各地区域市场众多楼盘相互弥补达到平衡,但中小房企命系少数项目,降价调整的机会成本要大很多。” 事实上,今年已经采用过降价策略的楼盘及开发商也不在少数,但除了上述万科等少数几家大型房企外,更多开发商对旗下楼盘降价的事实往往以“具体房源不同、装修标准不同、小区位置楼层不同”等理由进行掩饰,并不承认是直接降价。 “对降价掩饰或者否认,主要是开发商从企业安全的角度考虑。”刘光东说。 刘光东同时指出,大半年过去了,开发商的预期变得更为悲观,希望通过降价打破僵局,在这个过程中,大型、中小型房企的先天差别,将使中小房企生存更为艰难。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促销 优惠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