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环旗的移交,北京奥运会已实现我们对世界的承诺: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奥运会所激发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与民族振兴的自豪情感汇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激荡着中华大地,将成为中国继续前进的不可估量的动能。
奥运会,现代人类的最重要的文化仪式,由此成为“世界村”村民团聚、展现各自风貌和才艺的舞台,同时,奥运会又成为举办国展现国家形象的舞台。对我们来说,收益最大的并不仅仅是得到金牌多少,而是对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推动力。各国运动员和观光来宾的感受、记者采访和深入市民生活的报道,都不断给世界“中国进步”的一个个信号。美国媒体说,“北京奥运会在讲述''''''''中国是历史最成功发展的故事''''''''”。1964年东京奥运会使得日本进入十余年持续两位数发展的黄金时期;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得韩国的知名度急剧提升,经济高速增长;1996年洛衫矶奥运会后,美国经济从举办前一年的增长2.5%,到举办后的一年增长4.5%。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减缓的情况下,世界还是看好奥运的中国,今年上半年我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增长45%,达到523.88亿美元。
有朋友说,这是奥运的“影响分”,奥运毕竟是体育,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并不大。我以为,奥运对经济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和平发展、和谐进步的总的“影响分”。这方面显著“得分”了,奥运就算成功了。在不少西方人眼中,中国还是披着神秘的面纱的东方大国,近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不少域外人士还心存疑虑。百闻不如一见,举办奥运会,中国被放在世界的聚光镜下,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自己,这种机遇千载难逢。开幕式所演绎的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积淀,运动员所展现的追求出类拔萃、永不言败的精神状态,组织者所透露的创意策划、万无一失的敬业精神,百万志愿者所体现的周到服务、助人奉献的精神,中国观众和举办城市人民所表达的友好、多彩、个性的饱满形象,都会给中国现代化事业带来良好的“影响分”,产生后奥运经济发展的不可估量的长远影响。
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后奥运经济。奥运对经济产生的直接增量,在北京奥运会申办、筹办、承办、举办过程中,已经发生。奥运带动场馆、城市基础设施的实体投资,以及相关的建设,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巨大的,包括衍生的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电业、煤气供水产业的第二产业,旅游业、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传媒业、物流业的第三产业,都有极大的提升一面。精彩纷呈的世界聚会“散席”以后,直接的奥运效应已经结束,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等是新课题需要我们去逐个解答。
后奥运经济的发展,有与奥运联系的一面,更有对经济发展自身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一面,我们既要重视奥运对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珍惜百年奥运机遇所带来的成果,又要冷静思考当前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客观估计奥运效应,着眼于发扬办奥运所激发的破解难题、追求卓越、众志成城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我国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显示,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通胀压力紧逼。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如何?奥运以后发展的趋势如何?人们作出各种分析和判断,一些人忧患之中平添悲观情绪。
笔者认为,关注后奥运经济,离不开对中央提出的宏观调控提法“一保一控”的解读和理解。年初宏观调控的提法是“两防”(防止经济增长偏快变为过热,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变为通货膨胀),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央的提法作了“微调”: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这两个提法都聚焦宏观经济的两个综合指标——GDP增长指标和CPI指标。对第一个指标,年初是防止经济增长“上行”,而现在则是防止经济增长“下滑”;第二个指标,明确提“通货膨胀”,要积极予以“控制”。对此,我提出三点:
首先,应该肯定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总体是好的。经济运行放缓有经济发展不利因素造成的一面,但也有国家宏观调控设定所主观预期的一面。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接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实属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增长多久?成为各国经济观察家的“哥德巴赫猜想”。市场经济体制被引入社会主义,释放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活力。今年上半年的运行比之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与世界各国发展增速相比,仍处高位,增速名列前茅。当然,由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关度越来越高,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急迫,民生问题增多,经济运行的国内外变量激增,我们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为此,我们应该爱护、维护经济总体发展的基本面,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其次,要关注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的命运,增强企业活力。有产业结构调整,就有企业的生死考验。我们的努力在于科技创新、品牌创新,逐步淘汰耗能大、耗资源多的企业。完成这个任务,就需有科技创新风险板块的培育、有民营企业的融资机制的构建、有职工的就业问题的安排等,应对“船小难调头”的挑战。
第三,要关注由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产生的各种民生问题。比如,物价问题就和民生息息相关。宏观调控的“保”与“控”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保持经济增长,社会的供应充足,才不会出现物质短缺的“恐慌性通货膨胀”;其次是监管好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避免政府补贴给农民等基层群体的利益在中间环节“蒸发”;其三是政府对困难群众、对学生等人群的物价补贴,应该落实到位。控制了物价上涨,就会进一步发展我们总体肯定的经济基本面。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物价 餐饮 策划 保险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