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布局呢?我们必须把更大的精力用在全民体育上。
是该考虑考虑奥运会之后,我们该做点什么了。
虽然关于后奥运时代,早就被不断说起,但也只有经历了一届真实的奥运之后,才真的似乎有点感觉,知道了奥运会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遗产,也才开始琢磨,面对那么多的遗产,我们的胃口到底有多大,要多长时间,才能全部消化,继承完毕。
十六天下来,很多人就此拥有了一段鲜活的记忆。到现场看比赛,感受和在电视机前截然不同。和现场运动员、运动队的互动有些新鲜,加油的方式,却有些陌生,特别是当有对手的拉拉队在场的时候,现场的参与,也就变成了比较。为什么人家的人少,声浪却大,为什么人家手里有道具,我们却是赤手空拳。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一定很郁闷。连我们有很多现场经验的记者也会觉得很憋闷。回来跟我交流的时候,还很是不解。其实,这本该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体育场馆文明里,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观众文化。我们中的多数人一年连一次场馆都不会去,看曲棍球不知道什么是
短角球,看手球不知道什么是犯规,看水球不知道有多少门道,看棒球更是不懂得又怎么可能迅速形成良好的观赛礼仪和文明呢?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只有多举办比赛,多让大家去现场,我们的中国特色的场馆文化才能逐步成型。
现在,大家都明白,这不过是竞技场上的胜利,我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少,可以供大家锻炼的场地少,学生们可以得到的空间和时间少,中国体育,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
这实际上牵扯到一个大的命题:后奥运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布局呢?
我们必须把更大的精力用在全民体育上。而在全民体育里,学校体育,又是重中之重。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我们希望看到的健康一代,离不开体育,我们期待民族能够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样离不开体育。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去体育场,把好看、好玩的项目介绍给他们,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体育场地、器材和教练。只有把根扎在学校,中国体育,才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出路。(刘建宏)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棒球 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