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上市公司相继披露半年报,在已披露的部分上市公司半年报和之前的一季度报告中,细心的市场分析人士发现,一批浙江商人正纷纷减持套现其在上市公司中的股份,资金规模至少为10亿元。
股市之外,浙江商人原先投入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楼市、制造业的资金也在有规模地进行撤退。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统计,近两年,仅温州从外地回撤的资金规模就在千亿元以上。
在制造业普遍不景气、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规模如此之巨的资金回撤后流向何方,必将引发市场的诸多联想。
资金大量进入民间金融市场
2008年2月28日至2008年3月7日,钱江水利(600283.SH)第二大股东浙江省水利水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出售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共计1091.18万股,套现现金约1.3亿元;截至今年2月19日,浙大网新(5.52,-0.58,-9.51%,吧)(600797.SH)第二大股东浙江华辰物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减持公司400余万股,套现资金约5000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共有40多家浙江企业在二级市场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套现现金超过10亿元,这并未包括一些个人大股东的减持套现。
资金大规模撤退的现象并非仅仅发生在股市。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受资本市场回调和房地产市场惨淡影响,尤其是温州商人对奥运之后一线城市的楼市并不看好,温州资金正在从制造业、房地产、股市全面撤离。目前温州仅从上海市场撤出的资金就在550亿元以上,从北京市场撤出的资金在400亿元以上,回撤的闲置资金保守估计超过千亿元。
“减持套现等均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但放到如今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来看,浙商近期急于回笼资金的集体行为并不寻常。”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表示,浙江“热钱”向来具有流动性强、嗅觉灵敏、转换周期快的“短平快”特点,一旦浙江商人们发现资金在股市、楼市的投资收益趋缓,就会迅速调整到其他投资收益较高的行业。其中会有大量资金流入“或明或暗”的浙江民间金融市场,以拆借或者委贷的方式获取高收益。
“资金从楼市、股市回撤的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出现,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得尤其明显。”周德文表示,希望回撤的资金能合理地用到制造业上,而非追求短期的高收益,毕竟制造业是产生财富的根本。
今年6月,浙江先是出台《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和《股权出资登记暂行办法》,7月份再次出台《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首次通过制度承认了民间贷款机构的合法地位。
杨轶清表示,尽管从浙江部分地区已经制定的实施细则看,官方推出的小额贷款公司与民间期望仍有较大心理差距,如规定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上限不得超过两亿元等,但政策的出台无疑给民间资金持有者提供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即民间金融业的非法定义已有松动迹象。
或将引发商业生态恶性循环
温州私营企业主张健(化名)日前向记者表示,最近有一家武汉的房地产公司老板来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借钱,到处找当地企业担保,愿意出月息1~2角,只借半年,该老板承诺他的房地产项目半年后资金就能回笼,并还清债务。
“如果以月息两角计算,一笔1000万元的借款,按复利计算,到半年后须连本带利还款2200万元。”张健表示,“庄家”也会对借款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庄家认为借款人的项目盈利没有可能超过借贷利息时,借款人承诺再高的利息也借不到钱。“但又有谁敢拍着胸脯说,他的项目盈利必定在20%以上呢?”
杨轶清坦言,目前浙江民间借贷的利息大多数在8分至1角间,放贷收益非常高,且多数通过地下钱庄等“灰色渠道”进行运作。尽管利息高得令人咂舌,但由于没有更好的融资渠道,加之受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浙江制造企业的资金需求快速增长,部分浙江中小企业主对民间借贷仍趋之若鹜。
相关资料显示,今年1~4月份,浙江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40.55%,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5.18%,亏损面达21.03%,亏损总额70.60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93%。1~3月义乌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息支出2.2亿元,同比增长29.7%。温州市800家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增长更是高达51.7%,利息支出增长51.2%。
恶性循环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不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运营。目前已经曝光的案例有,今年5月,浙江明星企业台州飞跃集团资金链断裂,创立者邱继宝向政府提出破产申请。昔日的明星民营企业家,浙江省“青年星火带头人”,义乌金乌集团董事长张政建为高利贷所迫月前避居海外等。
知情人士表示,民间有借钱不过年关的说法。由于民间借贷的周期大多比较短,拆解资金的“会员”多要求在年底前得到“分红”,每年的下半年一向都是浙江民间借贷的还款高峰期。期间,“庄家”急于回收资金,企业开始收拢资金,往往会集中出现借款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老板逃跑躲债的情况,类似飞跃集团资金链断裂的案例绝非最后一起。
由于浙商集体从股市套现的情况仍属“新型案例”,浙商研究会目前仍未统计出由此回笼的资金规模。杨轶清分析称,但资金流向几乎可以明朗,一是进入民间金融市场以期高收益,另一个就是企业用于维持运营,“毕竟浙企目前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