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原本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U.S.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简称“CFTC”)公布有关“国际油价是否被操纵”调查结果的日子,但随预期落空,市场对谜底的争论仍将继续。
尽管5月26日,CFTC宣布正在对原油期货市场展开全面调查,以厘清国际油价是否被操纵,受此震慑,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7月合约已经从5月22日135.09美元/桶的最高价拾阶而下,至北京时间6月4日电子盘交易在124美元一线徘徊。
但,2008年2月以来,国际油价上涨47.09美元/桶。
一时,对于国际原油价格是否被人为操纵的争论日嚣尘上。
而作为美国乃至全球商品市场的把关人,CFTC在美国国会施压下,于上周四对外宣称,正在对可能存在的“价格操纵案”进行调查。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三条可能的操纵路径开始若隐若现。
操纵三路经
“或许,今天原油价格的60%是由纯粹的投机因素造成的。”《石油战争》作者威廉?恩道尔(F. William Engdahl)针对目前的高油价撰文认为。而仅仅在不久前,恩道尔尚且保守地表示,油价中有40%来自对冲基金等投机机构的炒作。
事实上,随着指数基金、养老基金及一些主权基金在商品市场涉足日深,其对市场的影响已然举足轻重。如作为近年来跟随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基金类别,商品指数基金正在接收财大气粗的包括养老基金等在内的机构资金源源不断地输血。
据麦格理银行统计,2002年全球商品指数基金的规模不到5亿美元,到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而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基金在商品期货市场中一直是只做多。
“尽管根据监管规则,NYMEX机构持仓量超过300手,就必须进入CFTC的大型交易商报告系统,但问题是,CFTC的监管触角并没有触及场外交易(即OTC市场),其中就包括洲际交易所(ICE)。”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和场内交易受严格监管不同,在OTC市场,投机者没有持仓限制,没有被交易所监管,也没有被要求在每天收盘后披露其持仓。而实际情况是,不仅作为美国原油期货交易的基准,也是美国生产的原油定价基准之一的西德州轻质低硫原油(WTI)的交易量就占了ICE的25%比例,而NYMEX场内交易量则占3/4。
“通过交易量占25%的OTC市场来撬动整个国际原油价格,或许是许多资金大鳄隐迹于此,并操纵油价的重要途径之一。”该人士分析。
除此之外,通过普氏能源资讯(Platt's)这一全球著名的私人石油信息提供商来进行报价亦可能成为操纵国际油价的重要路径。记者获得一份资料显示,每天有十亿美元的大宗商品交易以普氏估价作为结算,因此普氏的国际价格评估已成为石油和石化行业的基准。
但目前,市场已经对普氏的估价是否存在价格操纵行为产生了怀疑。“而实际上,对于中国而言,这种情况确实遭遇过。”一位国际原油专业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例如,每当中国需要购买燃料油等商品时,普氏有把报价提高的嫌疑。”
最后的一种潜行路径则是,部分参股石油公司的大投行凭借其在华尔街的影响力,可能在自己,连同其客户先期建立多头仓位之后,再发布利多的研究报告,从而拉抬国际油价。
CFTC祭出监管新政
实际上,不断高企的能源价格,已经引发了美国各界的不满。
美国参议院能源委员会主席杰夫?宾伽曼(Jeff Bingaman)近期公开致信CFTC,认为其根据不完备的数据,低估了推动原油价格的投机因素,并要求其于6月10日之前进行答复。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CFTC除了没有将OTC市场纳入监管范畴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监管漏洞则在于,其对类似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在持仓性质分类方法上出现偏差,“目前CFTC对这类机构的持仓归类为一般以风险对冲为目的的商业持仓,而不是具有相当投机成分的基金持仓,这无疑在数据准确性上要打折扣。”
5月26日,CFTC将调查中心转向原油期货市场。随后第三天,CFTC即在其官方网站祭出了针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新政,具体措施则包括,加强原油期货交易的国际监管信息的共享;加强美国能源交易的透明性;以及继续在全国范围对原油进行调查。
CFTC透露,其已与ICE、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展开合作,共同建立了一项跨境监管机制,加强对能源市场数据的报告力度。此外,CFTC的执行部门也在2007年12月已对原油市场进行了全国性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原油的购买、运输、储存和原油及相关衍生合约的交易。
对此,广发期货原油资深分析师蒋蝉杰认为,其实CFTC的监管新政更多是迫于美国国会的压力,最终在6月10日可能公布的调查结果很可能会令人失望。
而著名对冲基金经理人、素有“油神”之称的Boone Pickens更是直接表示,调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油价走向何方?
按照惯例,CFTC通常不会向公众披露其正在进行的调查活动,而对于此番兴师动众地披露调查内容,“主要是考虑到当前能源市场处于非常时期”。
而持续上涨的国际油价的终极在哪里,这无疑是个问题。
尽管油价持续走高无法排除投机因素使然,但是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针锋相对的是,众多业内人士依然表示供需基本面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是促使推高油价的真正元凶。
“对比1998年12月以来分别以美元计价、以欧元计价和以1983年4月的通胀为基准,扣除通胀因素后的WTI月度价格走势可以发现,虽然总体趋势都是向上,但涨幅明显不同。”蒋蝉杰称。
在蒋看来,三种计价单位的原油涨幅在2003年后开始拉升,其中以美元计价的涨幅最大,扣除通胀因素后的涨幅最小,而以欧元计价的涨幅居中。“这说明美元贬值因素在原油上涨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蒋认为,60%的价格属于投机的观点并不足信,真正决定未来油价走势的还是供求基本面的变化,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6月3日的暗示加息言论在短期内可能导致油价有回调压力,但是中长期无疑仍是上涨的。
而记者获得的高盛高华在5月16日公布的研究报告《能源市场观察》中指出,“为了均衡3.8%的全球GDP趋势增长率与1.0%的供应增长率,长期油价需要继续上升,直至石油需求趋势增长率达到供应趋势增长率相一致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