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办公室获悉,今年高考中该省文科前10名又查出两名“高考移民”,此前文科状元王湘苹已被证实为“高考移民”,目前青海省共查出了38名“高考移民”。
文科状元王湘苹的暴露,与该考生的户口、学籍、高考报名审查等资料漏洞百出有关:获得了35分的政策性加分,却不在公示名单之列;两份材料当中,父母职业由教师变成了水电局职工;学籍材料证明,前后两份不一致。
状元露馅
“反常”引起省招办注意
7月22日,青海省招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省今年高考文科状元———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考生王湘苹证实为“高考移民”。
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建国介绍,6月25日青海省高考成绩一公布,文科状元就引起了考试管理中心的重视,牧区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考出这么高的分数实属罕见,因此他们也怀疑该考生有可能为“高考移民”。
据记者了解,王湘苹取得高分成绩后,清华大学负责在青招生的老师数次联系她却无果。
无奈之下,招生老师求助于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省考试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经多方打听,联系到王湘苹,并通知她到省招办来一趟,但是王湘苹和家人迟迟不肯露面。
而上述一系列“反常”,也引起了省招办的注意。省招办要求尖扎县政府、县招委、县教育行政部门对王湘苹的资格再次审查。
加分可疑
两份公示没有该生姓名
《西宁晚报》派记者卡拉等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查找出了考生王湘苹的资料。
资料显示,“文科状元”王湘苹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中学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考了620分,并以牧区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享受了35分的政策性加分,以总分655分的高分摘取青海省文科状元头衔。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清华大学。
奇怪的是,该考生并不在“青海省在省外借读高三学生登记名单”和“2008年在我省参加高考并享受照顾条件的考生名单”这两份公示名录之上。
根据青海省相关政策,不在这两份名录上的考生,是不可能享受到照顾政策的,而这一重要信息也表明,获得35分照顾加分的王湘苹,极有可能是“高考移民”。
户籍不一
父母由教师变水电局职工
从6月底开始,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就已经要求州、县相关部门就王湘苹一事展开调查。
记者了解到,在汇总的调查资料中,王湘苹的高考报名资料显示,王湘苹一家的家庭户口是2006年3月22日以家长工作调动为由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迁至李家峡学校(现称尖扎县坎布拉中学)的,其父母职业是教师。该生小学、初中就读于坎布拉中学,高中就读于尖扎县中学。
但她的资格审查表中却都写着其父母在“水电四局”,父亲工作21年,母亲工作20年。家长身份的前后不符,也引起了招办工作人员的注意,成了认定王湘苹是“高考移民”的重要理由之一。
学籍矛盾
学校两次出示不同证明
除了王湘苹的户籍材料存在问题,根据调查,其学籍、高考报名审查等资料虽然齐全,但也有明显漏洞,特别是王湘苹学籍档案有伪造和空挂的现象,这也是最终确认其为高考移民的关键证据。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一位参与调查此事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曾要求州、县相关部门展开反复调查,原因就是在一些上报的材料中存在严重矛盾之处。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尖扎县两所中学先后两次提供的证明材料存在很大疑点。
记者了解到,尖扎县坎布拉中学2008年7月5日上报省招办的证明写道:“王湘苹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在我校小学部就读;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我校初中部就读。”
但该校2008年7月14日上报省招办的另一份证明却写道:“经查,在我校2002年至2005年初中在校学生档案里,无王湘苹的名单和材料。”
最新进展
文科前10名出现三“移民”
记者了解到,自青海省高考成绩发布后,王湘苹及其家人就从未露过面,在7月21日省招办宣布取消王湘苹的高考录取资格后,她和家人也没有出来就此事给出回应,她的身份之谜仍未完全揭开。由于这起事件中的一些其他关联人物也渐渐走到“台前”,事件本身的诸多疑点仍待查明。
此外,记者从工作人员处获悉,继文科状元王湘苹被证实为“高考移民”后,又查出今年青海文科前10名中还有两名是“高考移民”,分别是该省高考文科分数第5名和第9名,目前青海省共查出了38名“高考移民”。
据介绍,这些被查明证实的“高考移民”均已经被取消高考录取资格,且被永远禁止在青海参加高考。据《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