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不一
父母职业由教师变水电局职工
从6月底开始,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就已经要求州、县相关部门就王湘苹一事展开调查。
记者了解到,在汇总的调查资料中,王湘苹的高考报名资料显示,王湘苹一家的家庭户口是2006年3月22日以家长工作调动为由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迁至李家峡学校(现称尖扎县坎布拉中学)的,其父母职业是教师。该生小学、初中就读于坎布拉中学,高中就读于尖扎县中学。
但她的资格审查表中却都写着其父母在“水电四局”,父亲工作21年,母亲工作20年。家长身份的前后不符,也引起了招办工作人员的注意,成了认定王湘苹是“高考移民”的重要理由之一。
学籍矛盾
学校两次出示证明前后矛盾
除了王湘苹的户籍材料存在问题,根据调查,其学籍、高考报名审查等资料虽然齐全,但也有明显漏洞,特别是王湘苹学籍档案有伪造和空挂的现象,这也是最终确认其为高考移民的关键证据。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一位参与调查此事的工作人员向《法制晚报》记者透露,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曾要求州、县相关部门展开反复调查,原因就是在一些上报的材料中存在严重矛盾之处。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尖扎县两所中学先后两次提供的证明材料存在很大疑点。
记者了解到,尖扎县坎布拉中学2008年7月5日上报省招办的证明写道:“王湘苹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在我校小学部就读;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我校初中部就读。”
但该校2008年7月14日上报省招办的另一份证明却写道:“经查,在我校2002年至2005年初中在校学生档案里,无王湘苹的名单和材料。”
而尖扎县中学2008年7月6日上报省招办的证明写道:“王湘苹从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我校高中部就读。”
但该校2008年7月14日上报省招办的另一份证明却写道:“王湘苹于2005年9月1日在我校高一报名,第一学期快结束时,因身体不适,要求到外地就读。其后,每年高中会考都回我校参加考试。高三临毕业前来我校本班学习,直至高中毕业。”
学校称证明不一是工作疏忽
在接受《西海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坎布拉中学的梁校长表示,第一次出示证明时,他是一时疏忽,误将学校一叫王艳萍的女生当成了王湘苹,才给王湘苹出具了她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在坎布拉中学就读的证明材料。
7月24日下午,《法制晚报》记者拨通了尖扎县中学李校长的电话,当记者表明采访意图,并询问该校先后提供的两份证明材料为何自相矛盾时,对方挂断电话。
此后数天,记者多次拨打李校长电话,其均不接听。7月28日,在记者发短信表明采访要求后,李校长终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对于两份材料的矛盾,李校长说,第一次调查时,负责老师查阅资料发现王湘苹的历年会考成绩都在,所以就认为学校有这名学生。
7月14日,省里要求再查后,校方查找学生档案,才发现王湘苹高一时就已经到外省借读,因此才出现两份内容不同的证明。
李校长表示,当年为王湘苹办理入学和保留学籍时,均因为其户口资料上看起来没有问题,如今其被证实为“高考移民”,问题应该是出在户口上,而跟学校关系不大。
最新进展
文科前10名出现仨“移民”
记者了解到,自青海省高考成绩发布后,王湘苹及其家人就从未露过面,在7月21日省招办宣布取消王湘苹的高考录取资格后,她和家人也没有出来就此事给出回应,她的身份之谜仍未完全揭开。由于这起事件中的一些其他关联人物也渐渐走到“台前”,事件本身的诸多疑点仍待查明。
今天上午,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考生王湘苹来自河南,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中。由于王湘苹及家人至今仍未露面,给调查带来一定困难。
此外,记者从工作人员处获悉,继文科状元王湘苹被证实为“高考移民”后,又查出今年青海文科前10名中还有两名是“高考移民”,分别是该省高考文科分数第5名和第9名,目前青海省共查出了38名“高考移民”。
据介绍,这些被查明证实的“高考移民”均已经被取消高考录取资格,且被永远禁止在青海参加高考。
三大疑点
疑点一加分
高考成绩
620分+牧区少数民族35分政策性加分=655分(文科第一)
调查结果
加分公示名录上没有王湘苹的名字。
疑点二户籍
报名材料
王湘苹的父母是教师。
调查结果
资格审查表中,写着其父母在“水电四局”工作,父亲工作21年,母亲工作20年。
疑点三学籍
报名材料
小学、初中就读于尖扎县坎布拉中学(小学部和初中部),高中就读于尖扎县中学。
调查结果
坎布拉中学7月5日出示证明证实该生在学校就读,7月14日又出示材料否认王湘苹在该校就读。
尖扎县中学7月6日证明王湘苹在该校就读,7月14日另一份证明却称,王湘苹曾到外地就读。
(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