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姜钢表示,“高考移民”已大幅减少。前不久,青海文科状元王湘苹被举报为“高考移民”,最终被取消录取资格。此前,海南理科状元李洋也因“高考移民”身份,被取消录取资格。不过,李洋被香港高校录取。(据7月26日《新京报》报道)
所谓“高考移民”,其实并不新鲜;古已有之,科举时代,名为“冒籍”——冒充籍贯之意。现代著名作家曹聚仁之父曹梦歧当年“去浦江县学应考,才进考场就被童生轰出门,说他是‘凉籍’(曹家从未有过读书人)、‘冒籍’(他是金华人,冒充浦江人),其实曹梦岐父祖已经在浦江住了数百年,还责令他挑着红尿桶出门,拒绝其参加考试。”曹梦歧后成著名乡村教育家,培养出曹聚仁、曹艺、洪汛涛等诸多文化名人;据说后来是“到祖籍地金华洞井找到曹氏族长,借得曹氏族谱,以金华籍在金华府学投考,一举成功”。
再有就是我家乡江苏南通人——毛泽东谈及中国民族工业时称为“轻工业不能忘记……”的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张先生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功名的冷籍,为走科举正途,经人安排冒如皋县人张铨之子张育才名义注籍;后如皋张氏索酬无已,控于如皋官府,“冒籍案”发……;张謇后得通州知州孙云锦、江苏学政彭九余曲为援护,礼部让重填履历,归籍通州(今江苏南通)……终致腾达。
现在早已不是封建社会,科举时代,可是在高考招录的“画地为牢”上,却还不无“异曲同工”之处。据说所以如此,所指向的是起点公平问题——教育发展、教育资源之分布不平衡。可是起点公平问题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又哪里来的绝对的、形式上整齐划一的起点公平呢?若有之,那何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细化到各市、县、乡(镇)呢?如果说,少数边远贫困地区受到政策性照顾或还可理解,多少说的过去的话,可是如京、沪等经济、教育发达地区也是招生名额多,录取分数线低,这倒是求“公平”而未得反求出“不公平”来了!
其实,按我说来,这不过是地方保护主义而已。如是真要是予少数边远贫困地区解决起点公平问题,则还在于加大对少数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扶持力度,而不是在高考招录上采“地方保护”。“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温室里的木,长不成参天大树”,如果如此限制竞争,一味保护又将到几时呢?!从根本和长远看来,这是不利于边远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1997年,我国政府即正式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其第13条称:“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以一切适当方式,对一切人平等开放”,到底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行政区划为据呢?
考生王湘苹以总分655分的高分摘取青海省文科状元头衔,即便是取消其所享受的35分的政策性加分,620分也依然还是青海省文科魁首,远远超出了该省一本线;若是在其他多数省份应考,想也本不难有“一个好的前程”的。但在目前的招生体制之下,有关部门已决定取消其录取资格,清华大学也未予投档,只恐怕将会是“无路可走”。当然,也非绝无可能,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05年海南高考移民状元李洋一样,被某海外高校招录了去。——但无论是“埋没”,还是被“流失”,从内地立场出发,都不是件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