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被市场人士视为对大小非流通的第一把锁,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锁,并呼吁给大小非流通加第二把锁。 针对近期市场热议的是否应该出台新措施限制大小非减持的问题,证监会周一公开表态不会再给大小非流通加第二把锁。对此,部分学者评论称,预计A股市场将继续花3到5年时间消化大小非的影响。 和邦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当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对大小非问题的解读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即告诉市场不要再指望对大小非还有下一步限制政策了。 韩志国从3个层面分析了监管部门表态的含义。“第一,证监会告诉市场股改是成功的,绝对不存在后遗症;第二,以后没有明显改变大小非政策的措施出台了;第三,剩下的3700亿股大小非,其余的8000亿股限售股,只能由市场自行消化。” 他预计,在内外部经济环境持续趋缓的背景下,熊市至少还要持续3年。“大小非彻底扭转了股市供求关系,摧毁了估值体系,紊乱了市场发展预期,我预计未来3到5年要重建A股估值体系。由于大小非问题是中国特色问题,因此以国际通行市盈率等指标横向比较毫无意义。” 股改的鼓手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则表示,大小非流通是否为股市下跌的主因,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根据他的调研结果,“大非”怀抱双赢的心态,希望在市场反弹之际抛售,“有些‘大非’觉得此时股价太低,抛售在经济上不合算,还怕被媒体、证监会、交易所揪住说不道德。”刘纪鹏也认为,“对于大小非的流通压力,A股不消化上3到5年是不可能的。” 对于如何减轻大小非对股市的影响,刘纪鹏再次提出以价格锁定取代时间锁定的“可流通底价”方案建议。“股改时期我提出了上述方案,但是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了时间锁定的方案,这的确是股改后遗症。”他说,“大股东应承诺当上市公司股价达到目标价格时才可以减持,否则就不能减持,一旦减持,股价跌穿承诺目标价,减持应立即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