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质疑,华商所称自己的仓库在河南,“所有河南省级以上的粮食储备库都是的”——这显然是在撒谎。
由于不少交易人多是通过买空卖空来获利,多未要求用实物交割,再加上一交割网上交易系统上就会出现卖方消失的情况,所以多年来,华商所的“空手道”竟没有被交易者识破。
其实,早在2005年,南京国际现货仓单交易所(隶属于联商所)的交易员马宁就发现了问题。
当时交易清淡,郭远峰把手续费从每笔10元提高到了15元。马宁等人猛然意识到联商所的资金可能出问题了,“继续把钱放在交易所的账户上,说不定哪天郭远峰就卷钱跑了”——一语成谶。
据传,压垮郭远峰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三种说法:投资钢铁失败,炒股失败,在联商所做庄失败。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郭卷款外逃,警方仍在调查。
巨骗前传
郭远峰是平顶山汝州人。1997-1998年间,郭远峰的身份是华远期货总经理。华远期货曾经是郑州期货圈一颗耀眼的明星。因为不规范运作,1998年华远期货被证监会勒令停业6个月,随后销声匿迹。当时正值证监会整顿期货业,无数个公司同时销声匿迹。
1997-1998年间,郭远峰先后注册了11家以华远开头的公司,除了华远投资总公司资本金8000万以外,其它都是3000万元,但不包括华远期货。其中的3家后来成了1997年成立的中国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下简称中商市)的主办方——即郭远峰是所谓“中商市”的创办人。
其后4年间,“中商市”分支机构已经遍布了上海、成都、重庆、福州、杭州、济南、兰州、沈阳、深圳、武汉、太原、洛阳等地。2001年,中商市因开展业务不规范而被取缔。有例为证的是:2001年3月,《中国经济时报》的两名记者正在兰州调查时发现,中商市兰州分支机构卷入“黑证券”事件,该机构竟伪造股票交易行情,并用自设的电脑交易系统欺骗股民,骗取存款,一时舆论哗然。
然而,几乎在中商市被取缔的同时,郭远峰在河南洛阳以6000万元资本金注册了联合商品现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并在北京注册了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有限公司。他向不明真相的投资人宣称:联商所、华商所与原来中字头的“中商市”一脉相承,并向员工自诩:“华商所”要做中国最大的商品交易平台,集合全国的期货和现货品种——这最终成为了一场骗局。
监管缺位
在郭远峰出逃之后,记者听到最多的疑问就是:“现货仓单市场究竟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为什么能存在11年?”
记者目前能找到的唯一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对现货仓单市场的定义是:“现货仓单交易是以商品现货仓单为交易标的,通过计算机网络组织的同货异地同步交易,市场统一结算的交易方式,是我国现货商品交易的新事物。”这一定义来自1998年2月13日的内贸部《关于加强现货仓单交易市场管理的通知》。不过内贸部随后的一份文件当中,也谨慎地表达了要加强管理、尽快制定法律法规的意见。
遗憾的是,之后不久内贸部就降为内贸局,2001年再撤局并入商务部。管理与法规一事无专人跟进,形成真空。
知情人分析说,华商所最大的问题是根本没有储备的现货商品用于交割,投资人根本无法实现交割;此外,郭远峰能将交易会员的钱卷走,说明其根本没将交易者的资金交给银行进行托管,这显然是不安全和不规范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2005年前后商务部开始加强国内贸易市场的管理之后,已经注意“华商所”等公司存在的问题,要求其对照新的《期货条例》进行检查和整改。然而,华商所一直在“打擦边球”——北京市商务局相关人士称:去年他们收到过“华商所”公司主动递交的送审材料,材料称他们的公司正在筹备中——“一家筹备中的公司,如何进行整顿?”相关主管部门一时大意,华商所由此而再度逃出监管视线,直到事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