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诗成
摇身一变,许多银行普通柜员也成了百万富翁--即便股市不低迷,如此造富神话也会刺激很多人的神经。
本月19日,宁波银行的高管和员工将迎来职工股上市的大喜日子。这是一场罕见的财富盛宴,以1元多购买的股票将获得十多倍的增值,合计超过40亿元市值,将由988位自然人分享,占到宁波银行员工总数的七成。以本月15日收盘价11.62元计算,宁波银行将诞生91个千万富翁和890多个百万富翁,其中包括很多普通柜员(详见今日本报A16版)。
摇身一变,许多银行普通柜员也成了百万富翁——即便股市不低迷,如此造富神话也会刺激很多人的神经。
实际上,宁波银行作为城商行高管与内部员工持股的一个标本,一直被舆论关注——在它身上,寄托着中国银行业股权激励和薪酬制度改革的尝试,也承载着民众对资本市场效率、公平等方面的期望。
目前来看,这场造富游戏似乎属于合法行为。央行曾在《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吸收自然人入股有关问题的批复》中规定,银行内部职工认购的股份不得超过股份总数的20%,单个员工的持股比例不得高于0.5%,宁波银行在这两方面被认为符合监管标准。在上市时,银监会也没有提出很多异议,并且其他一些城商行也这么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高管、员工的持股方式只要来源合法正当,并没有什么不妥。同时,按照经济学理论,当这些人的利益和银行的利益紧密联系时,对于效率的刺激是不可低估的。
所以,如果我们理解并认同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就没有什么可咬牙切齿的。但是,作为管理层,需要考虑的显然更多:除了股份比例设立上限,是否还要加强具体操作上的监管?比如,规范银行高管和员工持股的来源与内部持股的公平性。据报道,7月15日,宁波银行一些内退员工代表在北京召开了媒体见面会,质疑银行高管巨额股权的合法性。这些员工认为,宁波银行剥夺了300余名老员工的认股权,而银行高管却利用无息贷款获得了千万股权,这属于严重的不公平。因此,员工代表已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向证监会和银监会发出要求“查明并制止和规范宁波银行”行为的律师函。
再如,对于银行内部持股的具体操作方式,也应该有合理限度和具体规定。内部持股被认为是“历史形成”的,但内部持股和调动积极性的关系,目前还缺乏实际检验。正如有网民调侃的:成为百万富翁的柜员还会好好做柜员工作吗?这种忧虑不是没有道理,如果缺少约束,内部持股这种所谓的激励方式改革,就可能成为银行高管的致富捷径,成为员工的自肥路径。
资本市场不排斥造富神话,但不能容忍不规范的造富神话。城商行的股权激励计划带有实验性质,既然如此,就更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修补、规范。如果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矛盾不闻不问,这种“造富神话”不仅对于银行业来讲“很悬很危险”,对于资本市场的负面效应也不容低估。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贷款 财富 入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