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传统卖书难赚钱
郑重 浙江省少儿出版社副社长
为什么近年来中国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率逐年降低?网络、多媒体等娱乐方式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在欧洲,这种冲击则小得多。在互联网还没出现前,欧洲国民对文本的阅读需求在一二百年间已经逐渐养成;而在中国,国民有阅读需求是随着改革开放后逐渐养成的,而当国内的出版行业初现繁荣,国民阅读习惯刚见雏形,就被网络等新兴力量所打破。这造成了国内纸质书籍的困境。
贝塔斯曼放弃在中国的书友会业务,实际上是撤出了终端零售这个市场。这并不意外。因为中国的零售书业至今没有找到一种盈利模式。目前,国内的实体书店面临很大困境。首先,就图书卖场来说,仅仅靠销售书籍是无法实现盈利的,对比欧洲动辄上百元的书籍,国内平均二三十的书价支撑不了书店的日常运营。新华书店的情况相对好些,它的店面是自由资产,不需要支付昂贵租金。此外,新华书店内有大量教材和教辅书籍,据统计,这些书籍占了书店营业额的70%,是一块非常大的收入来源。虽然近几年涌现出很多畅销书,但就书种来说,也只有少儿图书这块维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这和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家长、学校乐于为孩子购买大量课外书。
就中国近几年的图书市场而言,销售量可以说是相对停滞。销量、营业额的增长几乎大多是通过增加店面、扩大卖场实现,而平均下来单位面积的营业额则呈现下降趋势。就北京图书大厦而言,它也很难仅靠卖书寻求盈利。对比北京百货大楼,同样面积的柜台,卖化妆品实现的利润是卖书完全不能比的。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只能是书店辟出更大的面积去销售其他种类商品。
图书销售最大的优势在网络上,不但是因为网上书店储量大、书种丰富,而且价格优势极大。但这并不代表传统书店就没有生存空间,除了教辅书籍这块,一般我们的读书需求有两种,一种是直奔主题,可以在网上购买。另一种则是逛店型,买书行为比较随机。因此,传统书店最需要的则是给这类群体营造一种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书店可以是文化和心灵的栖息地。如果书店没有服务、缺乏个性,仅仅是功利性地卖书,这种书店很难生存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