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记者 胡学文 本报讯截至7月1日,深沪两市已有5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据Wind统计,预计上半年业绩同比涨一倍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31家,占目前全部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23.60%;业绩预告增长幅度在50%至100%之间的公司家数为100家。 分析数据显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带来较大压力。从行业类别来看,制造业中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以及石油、化学等行业“报喜”的公司占据了很大比例。 成也涨价败也涨价 目前已披露中报预告公司中,新和成受益于公司维生素系列产品的大幅涨价,有效抵消了原材料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较去年同期增幅达121倍左右。 类似情况的还不在少数,业绩同比增幅超过50%的天奇股份、思源电气、东信和平、苏宁电器、金风科技、新和成等十多家公司,这些公司业绩增长大多都是因产品价格上涨,或者是因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所处行业多为能耗少的消费类企业或新技术行业。 正所谓“成也原材料上涨,败也原材料上涨”,如江苏琼花预计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金额在1500万-2000万元之间,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就是原辅材料价格随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显著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在已披露中期业绩预告的公司中,产品价格的上涨已成为多数公司业绩高增长的主因。与此相对应,业绩下滑的公司则将原因归于原材料价格的增长。 证券投资收益拖累业绩 在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去年对不少热衷炒股上市公司业绩贡献良多的证券投资,现如今却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原因。 如粤传媒日前发布200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修正公告称,预计公司2008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0万元至-1400万元。公司表示,受证券市场影响,2008年二季度公司证券投资亏损额扩大,预计公司上半年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2000万元。 而此前发布一季报时就有不少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短期股票投资收益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出现亏损,将造成上市公司巨额亏损。 自从去年年初开始,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期末将可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以来,上市公司持有的可交易的资产(主要是所持的可流通股份)的价值就随着二级市场的涨跌而起伏。2007年,当股市连创新高之时,许多上市公司持有的股票大幅飙升,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并带动了业绩的增长。但今年以来,股市持续调整,导致不少上市公司手中的股票大幅缩水。 ST公司表现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在上述554家已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公司中,有77家为S或ST公司。令人高兴的是,有多家S类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如S武石油公告业绩预增50%—100%,*ST中新业绩预增100%以上。 此外,有24家S类公司在中报业绩预告中披露将实现扭亏为盈,超过全部扭亏上市公司总数41家的一半。其中,ST盐湖实现赢利4.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1554.34%。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重组事宜获得监管部门核准,公司从今年起与青海盐湖进行了报表合并。 分析发现,S类公司实现扭亏原因大多与ST盐湖类似。如*ST商务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也显示,业绩扭亏原因为公司部门债务重组收益。而预告亏损的公司则原因不一,如SST亚华预告业绩首亏,原因之一为今年年初的冰冻天气对公司乳业生产造成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使得不少S类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如*ST昌河公告显示,公司在2008年加强了降本增效工作,报告期主应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但无奈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公司产品毛利率较低,预计半年度将继续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