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记忆
丢了粮票哭了好几天
“用票证的年代,票比钱管用,没票寸步难行。”家住飞虹社区的王德水女士今年50多岁,孩提时她最巴望过年,因为政府会多供应粮食、油等,餐桌上会更丰富一些。等到她成家以后,对票证的印象更加强烈。
“当时肉、油是每人每月4两,‘五一’等节日有半两多,现在看来那点肉塞牙缝都不够。”王女士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刚发的粮票还没拿到家就丢了,她关在家里哭了好几天,后来在邻居、亲戚的帮助下,花钱去黑市买了些粮票才渡过难关。这以后她专门备了一个盒子保存各种票证。
为结婚提前半年攒票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要多丰盛就多丰盛。想当年,我们为了结婚,提前半年就要做准备。”家住丹凤社区的王女士1980年结婚,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要想办场还过得去的婚宴,动静可就大了。
王女士回忆,早在她婚礼前半年,父母就先跟大家打招呼,要邻居、亲戚们赞助一些票证,后来加上自家里积攒的各种油票、粮票、糖票、肉票、香烟票、豆制品票等,办婚礼总算有点底气。“这其中粮票作用最大,结婚办喜事鸡蛋总少不了,当时农村人粮不够吃,就会拿着农副产品来宁波换,当时我们用粮票换了40多斤鸡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