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此刻依然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直面灾难,是戮力同心和守望相依。直面生死,是生命的激越姿态和非凡力量。直面人心,是无疆的大爱和无声的凝聚。
晃得动水泥钢筋,撼不动危难真情
13日的都江堰市,经历着一场“生死时速”。35岁的张晓燕和她肚子里8个月的孩子困在坍塌的残垣中。只有几十厘米的夹缝,张晓燕眼看着废墟内外的一切,却无能为力。
据消防人员勘察,只有钻进附近的半径15厘米左右的小洞,才可能帮助母子逃生。不能用大功率的工具,黑瘦的当地少年吴万财挺身而出,拿起专业的气割枪,以身试洞。先是头,再是身子,每一次轻微的侧身都可能引发进一步的坍塌,但吴万财瘦弱的身躯却扛起了生命的重量。50个小时以后,母子的生命通过小洞得到延续。
5月14日,教师谭千秋的尸体停放在德阳市东汽中学操场改建的临时停尸场上,身旁燃着学生家长为谭老师送行的鞭炮。前一天夜里,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孩子都活了,而他却在爱人的哭泣中默不作声,连心跳都已听不到。12日下午地震发生的刹那,绵竹凌法小学的薛老师,将幼儿园内熟睡的幼儿一个个朝房外抱,等把第30个幼儿抱出后,房子完全垮塌了下来,里面另外3个熟睡的幼儿,再也没有能救出房外。13日晚上,薛老师梦见了没能救出的3个幼儿,幼儿用求援的眼光看着他,使他一醒来就哭。
就在那一刻,重庆一幢居民楼里,年轻小伙刘世伟前前后后把10余名老人背下楼。
就在那一刻,武汉一幢高楼内,余震中的逃生者花了10多分钟,走完了一段平时只需6、7分钟的路。放慢脚步,只为护送一名孕妇慢慢下楼。
灾难摇晃着钢筋水泥,却撼不动人性与真情。直面灾难,总有一种真情让人泪流满面。泪水不仅为苦难而流,很多时候,它还传递着感动,预示着温暖。在地震灾区前线,无论罹难或是生还,生命有感动相依,悲恸有希望相伴。
心在震中,无论身在前线还是后方
灾情发生一天之后,全国紧急调动5万人奔赴灾区,其中2万人已在救灾现场开展救援。之后的几天中,10余万部队持续开进。
5月14日,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15名伞兵从4999米的高空空降四川茂县,着陆后立即前往救灾前线,一刻也不喘息。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请千万不要害怕,更不要慌张。不管你在哪个区域,千万别把自己暴露在不安全的地方。”灾难降临后的第28分钟,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女主播孙静,向全成都市民播报出第一句话。这个“特别节目”没有任何名称。因为电台领导坚持,孙静和同事被迫撤离大楼。然而在搭建直播车的同时,她悄悄地溜回了直播间,市民的忧虑和相互安慰得以通过电波继续传递。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死,她所做到的比职业赋予的更多。
在灾难后方,遥远的千里之外,所有国人都在寄予关切。截至17日13时,民政部共向四川地震灾区调拨救灾帐篷18万顶、棉被22万条、棉衣17万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60.23亿元。
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一项集体出游活动临时取消。得知灾情后,医院员工们纷纷说,原本一周后要去水乡乌镇旅游,现在大家没有游玩的心情,活动取消后,所有款项将捐到前线。医院有关负责人同时决定,将在那天组织一场座谈会,谈谈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一些医生说,日复一日机械化的日常工作,让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们见惯了生死而有时变得麻木。正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们体会到了生命的震撼,让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