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总理登盛(Thein Sein)在周日的国际赈灾会议上表示,该国愿意接受海外救援人员的帮助。这一表态结束了围绕该问题长达三周的僵局。
这是缅甸军政府高层领导人首次就此问题发表公开言论。周日,大约有50个国家政府以及国际救援机构聚集在缅甸最大城市仰光,讨论协调灾后救援资金问题。
据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报导,登盛在会议上表示,救援物资可以通过陆路、空中或水路的方式运输。但他说,如果必须通过水路运送物资,那么只允许民用船只进出仰光港。
上周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似乎在外交努力上取得了突破。他与缅甸最高领导人丹瑞(Than Shwe)大将在仰光以北200英里的缅甸新首都内比都进行了闭门会议。丹瑞在会谈中表示,缅甸愿意让海外救援人员入境救灾。
丹瑞没有出席周日的赈灾会议,也没有就风暴发表过公开言论。据缅甸政府估计,三周前登陆的纳尔吉斯(Nargis)热带风暴至少造成了133,000人死亡或失踪。
国际救援机构提醒说,目前还不清楚他们获准开展救援工作的范围,尤其是在风暴重灾区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三角洲地区。鉴于登盛表示只允许民用船只参与救援行动,看起来停泊在附近国际海域的美国、法国与英国海军舰船已不太可能参与救援。
参加赈灾会议的捐助方表示,准备提供更多资金用于救援。联合主持此次会议的潘基文在会后表示,他认为缅甸正朝着救助灾民的正确方向迅速迈进。潘基文说,他希望这成为解决缅甸当前问题的转折点。
许多捐助方还警告称,希望缅甸切实履行打开国门接受救援的承诺,他们的正式捐助可能会视这方面的情况而定。
尽管如此,缅甸承诺向海外救援人员开放仍是显示军政府态度趋于灵活的首个迹象,也给多达250万因为风暴流离失所的灾民带来了一线希望。专业救援人士进入缅甸不仅可以确保灾民获得更多援助,也有助于为长期灾后重建工作建立急需的基础设施。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目前缅甸已经接受了来自外国政府与私人机构的3,200吨救援物资。但出于对外部渗透的担心,军政府仍然禁止海外救援人员进入三角洲地区,也不允许使用该地区的机场来运送物资。由于救援工作受到限制,联合国表示,目前受灾最为严重的灾民中,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获得了援助。
目前还不清楚促使军政府改变立场的原因。对灾难危机程度的忧虑升温可能是个主要因素。登盛周日对捐助方表示,由于遭受风暴严重破坏,缅甸急需临时遮蔽所、稻种、化肥以及渔船。
缅甸问题专家表示,看起来潘基文出访缅甸也在打破僵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早些时候风暴袭击前,丹瑞曾拒绝接见来访的联合国缅甸问题特使易卜拉欣•甘巴里(Ibrahim Gambari)。
一些联合国官员与分析人士还暗示,在周五的会谈之前,丹瑞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国际社会要求缅甸开放救援渠道的呼声。据称丹瑞健康状况不佳,很少离开新首都。他们认为,由于担心招致丹瑞不快从而殃及自身权力,负责缅甸政府日常工作的中级将领们可能不愿向丹瑞呈交救援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