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志愿者在灾区现场
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地震灾难时,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为了帮助灾区的受灾群众,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在这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中,“80后”以绝对的数量优势,撑起了志愿者半边天。这群“80后”志愿者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勇敢、忘我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上万“80后”
冲锋在彭州
“志愿者们真的让人太感动了,特别是80后”,彭州市团市委青工部苟部长激动地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到彭州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仅在团市委接待处留名的就已经超过1.5万人,其中80后成为绝对主力。
“我们想尽可能多地搜集这些志愿者的资料,但坦率地说,难度很大,因为大多数志愿者都不愿意留名,他们到我们这里来报到,第一句话几乎都是‘我们是来冲锋的’。”据苟部长介绍,地震灾情发生后,便有源源不断的志愿者加入到救援的行列。为此,团市委专门在救援中心设立了志愿者接待点。据了解,除了成都本地和四川省内的志愿者外,还有许多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河北、云南、广东、新疆等国内其他地区。
这些80后的志愿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团队作战,记者从灾情发生后,几乎每天都会在彭州各个村镇遇到成群结队的青春面孔,他们少的三五成群,多的竟然达到30余人。每个团队的成员都根据各自的专长,有明确的协作分工,比如医院的护士就担任护理员,幼儿园的阿姨就担任心理辅导员,身体素质好的就协助搬运和疏通阻断的道路。记者在龙门山镇宝山村遇到一个17人组成的搜救队,是一群非常可爱的成都80后,他们中有的是医院护士,有的是在校博士生,还有的是自主创业的老板。在灾情发生前,他们原本都是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不约而同听到广播的呼吁,于是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灾情发生的第二天,便赶到彭州,随同武警官兵们一起进入龙门山镇的宝山村,帮助解救受灾群众和游客。
“他们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着实令人刮目相看,但志愿者不是牺牲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一定要量力而为”,苟部长在感动之余也对志愿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苟部长告诉记者,不少志愿者超负荷工作,有的甚至晕倒,战士们不仅要背伤病员,有时还要背志愿者,这给救援工作增加了新难度。
外地年轻人
“奋斗”在白鹿
一部电视剧《奋斗》,让许多人对80后刮目相看。昨日一大早,记者在彭州市救援指挥中心遇到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奋斗者”,他们一共11个人,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来自重庆,有的来自新疆。他们中的队长朱侠是上海体育学院大四的一名在校生,“本来计划6月份骑自行车游遍四川的,没有想到会提前以这样的方式进入!”
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个阳光男孩,穿着一件印着“汶川雄起”的体恤衫,说话间始终不忘向记者打听灾区的最新情况。他“领导”的团队,都是背包族“驴友”,除了两名来自重庆的成员,其余团员都是19日晚从上海飞到成都。“面留给受灾群众们吃吧,我们自己带了吃的”,彭州团市委的工作人员给这群远道而来的志愿者端上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时,却遭到了朱侠和团友们的一致拒绝。朱侠给记者指了指他们带来的救援物资,包括矿泉水、5000双手套、消毒液、防疫药品等等。
“我们储备了10天的食品”,朱侠说他们最盼望的就是立刻进入灾区一线。直到下午天空放晴,救援中心正好有一台运送物资的大货车要进入白鹿镇,便捎带团员们同行。由于道路破损严重,平时只需要20分钟的车程,昨日却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到白鹿镇时,尽管一脸的尘土,却没有一个团员流露出丝毫的抱怨。下车后立刻显示出团队分工合作的力量,有的负责搬运物资,有的负责寻找合适的驻扎点,朱侠则找到镇长了解最新情况。
这群第一次到白鹿镇的年轻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花了大约半个小时搜集信息后,朱侠对团员们发布了进入灾区后的“队长一号令”:“我们的任务是帮忙而不添乱,所以我们要全力听从和配合镇上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他们安排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记者赵斌王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