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恐慌!杀跌!熊市!这些字眼充斥着整个A资本市场。3月,上证综指20.14%的跌幅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最大纪录。本轮牛市自启动以来,似乎已经到了最悲观的时刻,手中的股票越来越不值钱,一季度两市股票平均价格下降了29.6%,国际投行们将A股市场渲染得无比悲观,似乎中国资本市场已无任何投资价值。
但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当散户们恐慌性抛售的时候,擦肩而过的,是国际大行们抄底的身影。此外,民族证券研究员马佳颖认为,一季度,新兴市场跌幅远大于次贷风暴策源地欧美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热钱从新兴市场撤离。
热钱抽离A股大跌
2008年一季度,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范围内主要股指均出现了大幅下跌,而其中新兴市场的跌幅要比次贷危机策源地欧美市场来得更为汹涌(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13.72%)。特别是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上证综指下跌34.68%,恒指下跌26.14%),成为今年一季度全球资本市场的“重灾区”。
对此,马佳颖认为,国际热钱流动对股指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特别是对新兴市场而言,热钱的进出和股指涨跌密切相关。
据民族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去年2月至5月,国际热钱净流入1000多亿美元,而此时上证综指也由1月底的2786.33点上涨到5月底的4109.65多点,涨幅接近50%。不过,今年1季度热钱从中国资本市场抽离400多亿美元,随之上证综指也一路下滑(如下图)。
对于热钱大量流出,马佳颖认为,原因有二。首先,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本土市场以应对巨额的赎回压力。其次,“反向投资”。去年四季度,美国及欧洲市场因次贷危机影响暴跌,短期风险释放,而新兴市场在去年四季度相对坚挺,这就意味着存在风险释放的可能。二者相比较下,已经出现大幅下跌的欧美市场是国际热钱短期的目标,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则迎来了风险释放的过程。
国际投行在抄底
“从一些信息可以看出,他们(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和市场的走势是不一致的。”刘煜辉指出,港股从底部反弹至今,上涨幅度已经高达18%左右,代表中国骨干经济的股票(如中国平安、中国石油)再次被大量吸纳。如果他们看空中国经济,为何又大量买入这部分股票?
“从H股和A股蓝筹的表现,或许可以让旁观者略窥奥秘。”中国平安、工行、招行、万科这些标志性的中国蓝筹,在底部时突然出现巨额成交量。而中国基金在近期减持近1000亿人民币,这说明吸筹主力不在中国,而是国际投行在抄底。
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城市化、消费升级、“世界工厂”等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丰富的劳动力、充裕的资本、快速的技术进步等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供给因素。因此,刘煜辉判断。资本市场最悲观的时期即将过去。随着3月份各项宏观数据的陆续公布,市场会逐步恢复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