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最热闹的评论之一,莫过于“棒打”一位政协委员、房地产公司老总。她在两会分组讨论上语出惊人,说“钉子户也导致了房价上涨,把开发商都当成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和过街老鼠不公平”。
针锋相对的批评,大体有三种视角:一是直接交锋、反唇相讥,论证“钉子户不是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反问“开发商怎么不说猪导致了房价上涨”;另一种从权利角度,质问“开发商在议政,钉子户在哪里”,认为在“钉子户”推高房价的背后,是论断的提出者不能平等看待每位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应有权益。再有就是立足利益博弈,提出:“当其他利益群体的代言人发言触犯到本群体利益时,代表委员应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反驳,以对等的身份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辩论。”基于特殊政治身份,“一个代表或委员的反驳,要比数十篇媒体批评文章更有力、更清楚地宣示一种利益诉求”。
这位委员不可能不知道“奇谈怪论”的后果。像说出“为富人盖房”的任志强和“未婚女性推高房价”的冯仑一样,这是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发言。他们并不怕引起众怒,如果挨骂能换来政策关注、赢得行业利益,被口水浇成落汤鸡又何妨?
开发商屡遭“板砖”背后,是民众对住房问题的焦灼不安。此时,任何一个有关房子和房价的消息,都将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公众在炮轰利益代言人的同时,希望能有代表委员替自己代言撑腰。指望一次两会、几个代表委员破解住房难题,是幻想。要想居有所住,百姓真正的指望还是政府。
在住房保障上,政府是以积极的姿态来应对住房问题的,政策导向很鲜明,住房保障体系的涵盖面,也从低收入家庭扩大至中等收入家庭,但就目前效果而言,离百姓需求尚有差距。
由于涉及地方利益、GDP增长、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风险等诸多因素,住房不仅是百姓生活事,更是多种利益的博弈。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很尴尬,它是多方利益的一个纠结点。要求政府从利益之中抽身而退,完全扮演监管者的角色,不太现实。比如,就房价而言,买房人当然希望房价越低越好,最好楼市一夜崩盘。可出于经济发展、金融安全以及种种利益权衡,政府必然会出手“护市”。
3月5日,建设部副部长姜伟新在两会上针对房价“拐点”表态:“我们不提拐点这个说法,也不希望这样的说法。”这与此前“既要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也要防止过快过猛下降”的观点,一脉相承。姜伟新还透露,中央今年用于廉租住房的68亿元资金,将重点投向西部地区,大城市和东部地区主要靠地方政府来解决;对各地廉租房资金应占到GDP多少,建设部并无强制规定。
在宏观调控以及政策引导下,房价会有怎样的变化,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胀压力和CPI涨幅增大的情况下,房价与物价之间的关联。
我注意到一篇“缓解CPI上行压力须压低房价”的文章。文章指出,由于房价未计入CPI,从表面上看,居住类价格在CPI中所占比重并不高,房价与CPI之间的关系容易被忽略。但是,房价与CPI的内在联系却非常大。除了比价回归引起粮食价格上涨之外,地价上涨在直接带动房价上涨的同时,也让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由于地价上涨过快,地方政府强烈的卖地冲动,导致耕地被侵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缩减,这同样推动了粮价上涨。
“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明确要求。
一边是CPI的持续上涨,一边是老百姓的住房梦,两个难题,一并交到了政府手里。 (冯雪梅)
跟评
程汉鹏:
住房保障应逐步考虑到非户籍人口。目前,过亿流动打工者作为弱势群体中的成员,他们的住房问题根本没有任何保障。打工者绝大部分为农村户籍,他们本来就不在“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当中。但从现实角度考虑,城市也需要这些农民身份的“市民”,这些人的生活也是城市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住房问题,城市理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张森林:
众所周知,导致房价上涨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土地收入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而城市化进程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因而地方政府具有抬高地价的冲动,如果地方财政问题不解决,房价将难以抑制;二是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是不争事实,就连一些地产商也曾自曝“内幕”,让人叹为观止,倘若不挤净房价虚高的水分,那么也难以让群众受益。当然,那些官商勾结、哄抬房价等违法违纪现象就更不用多说了。显而易见,指责“钉子户”导致房价上涨纯属胡扯。地产商越是急于摆脱干系,就越显现出他们精神枷锁之沉重。
曾畏冰:
没人敢怀疑房产大佬们的智商,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你会成为他们治下的房奴。事实上,民众还没有质疑房产商们几大“研究成果”的基本条件,因为,所有的基础数据都在房产商的保险柜里,没人知道,经济适用房造成了多大的供求矛盾?买房人中有多少“未婚女青年”?或者在修建房屋时,开发商买了多少“钉子”,这些“钉子”价钱几何?这些问题很简单,只需公布一下房价成本即可。不过,由于涉及房产商的“商业秘密”,这个请求并不受房产商的待见。我们也只能跳出“钉子”在成本中的构成,来看看“钉子户”与房产商的关系了。
从“未婚女青年”到“钉子户”,在房地产商的研究成果中,房价飞涨的原因越来越具体化,也越来越无厘头。在关系自己利益的领域,为自己进行辩护,当然是其正当权利,但在辩护之中,如果向另一个群体泼粪,恐怕就有失权利维护之道,甚至可鄙了。
王攀:
有关房价的话题,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娱乐化和口水化。从2005年易宪容和任志强、潘石屹等地产商之间的PK,到后来地产商导致房价上涨的“炒房”说、“女青年”说,再到现在的“钉子户”说,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无不是娱乐化和口水化表达。
的确,“钉子户”所要求的拆迁补偿会最终转化为房价。但在转变成房价成本的因素中,“钉子户”究竟占多大比重才是最关键的,但穆麒茹语焉不详。就像当年房价PK时,任志强攻击易宪容身为学者,但在他的文章里没有一个是用数字来论证的一样。房地产商的“炒房”说、“女青年”说、“钉子户”说,也是纯口水化表达,没有任何数据说话。没有数据,或者数据不实,往往导致一些口水之争。在中国,数据统计是一种权力,而数据统计一旦为权力服务,就必然失真。
市场信息变化不定,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没有可靠、真实的数据支持,无论是2005年专家和房产商之间的PK,还是现在的“拐点”与“假摔”之争;不论是导致房价上涨的“炒房”说、“女青年”说,还是现在的“钉子户”说,在无数据、无法论证的情况下,都不过是一场口水之争,是娱乐化表达,而房地产商因此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当房价上涨的替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