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次贷,创新高的CPI,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难题,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该何去何从?
按照目前的形势,答案还是笔者年前所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相辅而行。
春节之后,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财政政策会更加宽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强调,下一阶段,抗击冰雪灾害将以电网恢复重建为重点,抓紧修复基础设施,组织春耕生产,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电网恢复等基础设施修复与重建,其实是扩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义词,而组织春耕生产,则意味着对于农村的资金投入还将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财政政策本来就是稳健为主,据国泰君安预测,由于雪灾的影响,会影响GDP下降0.5个百分点,财政政策的扩张是对雪灾损失的弥补。
货币政策从紧的趋势没有改变。受雪灾影响,一月份的CPI突破7%已经没有悬念。据上海证券报2月16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15日在北京表示,IMF预计中国08年GDP增长率仍将达到10%。他同时透露,此前已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达成共识,认为中国应继续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对于控制投资增长与通货膨胀压力非常重要。从去年世界银行将中国的GDP骤降40%,到此次IMF总裁暗示中国即使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仍能取得10%的GDP增速,无不表示国际主流机构对于人民币价格的暗示,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将受到严格抑制。
央行在不断回收流动性。公开市场在春节长假前后累计净投放2770亿元资金。而在去年同期,公开市场则为净回笼1200亿元。2月14日,央行同时发行三期央行票据,总金额高达1950亿元人民币,创下近一年以来单次央票发行的最高纪录。这次发行央票的特点是,长期央票数量急速增加,短期央票发行数量下降,目的显然是想将货币回收的周期拉得更长一些,以免动用利率等手段抑制通胀。
资本市场通过巨量融资、再融资抽血,中国平安(76.88,-0.62,-0.80%,吧)的再融资计划在一片嘘声中仍然底气十足,可见在强大行政力量支持下的股市挑泡行为,与东西方资产互换行为绝不会终止。国内资金不够?放心,国际资金就要大举东游了。
值得关注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趋于灵活。从央行上海总部到货币政策委员会樊纲,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做出了新解释,这一解释导致货币政策的空间相对变大。
央行上海总部日前就进一步做好2008年上海市货币信贷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全面理解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把贷款规模控制和支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而樊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8货币政策或许仍然从紧,但有不同的力度,这是货币政策委员首次对货币政策松口,具有指向标的意义。他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都属于“短期政策”,是要在不断变化着的情况下保持总供求关系的平衡,所以它的重要特点就是相机抉择,不断调整。以前我们有过那种政策过于僵化的教训。
货币政策在2008年不存在前宽后紧或者前紧后宽的变化,主要看通胀与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如果CPI在一季度达到7%以上,货币政策必定从紧;如果经济增长急剧下滑,影响到就业,激化社会矛盾,政府必定重回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一个财政年度,僵化地实行从紧或者宽松政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宽松的财政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没有变,受惠于宽松的财政政策的是,农业以及相关产业,基本建设如铁路、电网等以及配套行业,想想看,哪些公司在逆势上市?哪些公司哪些行业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