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阳
昨天,本报报道了宁波一个旅行团,在菲律宾马尼拉机场准备回国的飞机上,只会英语的空姐要求坐在应急出口位置的中国男乘客换位遭拒,男乘客和两名同伴情绪激动,被当地警方带下飞机。旅行团其余乘客也主动下机,32人滞留在菲律宾马尼拉机场。
报道见报后,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引起网友热议。截至昨晚10点,仅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网友的评论就有12000多条。同时,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全国不少媒体,也联系上我,要对此事跟进采访。
网友的意见基本分为三种:指责这个乘客,认为无知、冲动;力挺旅行团的做法,认为这是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责任完全在菲律宾的航空公司;还有一小部分网友将航空公司、乘客、旅行社各打五十大板,认为三方都有责任,有网友认为,菲律宾机场方面应该在发放登机牌时,就考虑到这一问题。
较为专业的民航资源网也转载了这篇报道,一位署名为“zhengxin”的网友评论:第一,国际民航语言是英语,所有国际航班客舱应急程序语言除飞机注册国语言外,也必须使用英语。客舱旅客的国籍组成比不得作为干扰执行此项规定的借口。第二,应急出口的标志及其操作程序必须同时使用飞机注册国语言及英语。使用应急出口座位的旅客不论国籍和语种,必须能听懂乘务员用上述语言所发出的应急指令,看懂应急出口的使用程序,否则必须更换座位。所有的航空法都是“教条”,是在血与泪的经验上总结出来的教训。这样的“教条”,多点比少点要好。
还有一位河南郑州的网友说:依法说理,依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舆论呼吁有作用,道德谴责有必要,完善服务是必须,挺直腰杆与和谐共处都需强化……
不少读者也通过本报热线和热线网上聊说了自己的看法。
驻杭某航空公司的一位空姐看到报道后说,她所在的航空公司,空姐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基本能用日语、英语等语言和乘客沟通,同时还会在航班上配备会小语种语言的乘务人员。
浙江省旅游局值班人员张先生说,出外旅游,什么事都可能遇到,特别在境外的时候,遇到意外情况要理智。对旅行社来说,要更了解航空规则,和游客多说说规则,多讲讲目的地的风俗法律等。同时每个团员也要重视自身的文明礼仪。
据了解,昨天上午,滞留的32人已经从广州回到宁波。如果不发生这起纠纷,他们原本2月10日就能回到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