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确定今后五年宁波发展大政方针 |
|
[事件]2007年3月28日,全市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会议回顾总结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和基本经验,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市委领导机构和市纪委领导机构。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6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0000元和13000元,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全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和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确立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 |
|
[点评]今后五年,既是宁波工业化升级、城市化加快和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统筹各方利益的任务加重、社会建设和管理压力加大的时期。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事关宁波改革发展的大事,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大会的胜利召开,为宁波今后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宏伟蓝图,选出的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为宁波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
|
“五洲星”起死回生,引发企业社会责任大讨论 |
|
[事件]2007年4月18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五洲星集团水煮笋罐头产量刷新了我国日产最高纪录。其实,五洲星曾一度因劳动关系不和谐而濒临倒闭,后来痛定思改,善待员工,企业才起死回生重现 “星光”。这一现象经宁波日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讨论,也拉开了宁波乃至浙江开展创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大幕。 |
|
[点评]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宁波民营经济创造的GDP接近全市总量的80%,利税约占70%,就业岗位近85%,但是,宁波民企也遇到了诸如劳资矛盾、 “用工荒”等瓶颈制约。民企要化解这些矛盾,实现新的飞跃,就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五洲星”起死回生现象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 |
|
慈溪建“和谐促进会”,有效破解外来人口管理难题 |
|
[事件]至2007年6月4日,慈溪336个外来务工者人数上百的村 (社区)全部建立了 “和谐促进会”。1.3万余名外来务工者通过这一组织,代表慈溪70余万名外来务工者与本地人一起直接参与当地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内容涉及帮助新老居民排难解忧、加强彼此的沟通和联谊、调处各类民间纠纷等多个方面,促进了外来务工者与本地人的和睦共处,有效破解了外来人口管理难题。 |
|
[点评]近年来,慈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建设者。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外来建设者近70万人,接近常住人口的70%,是宁波市外来建设者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外来建设者在给慈溪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慈溪为此推出以 “村级和谐促进会”为载体的融合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实践证明 “和谐促进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在调动外来务工人员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
陈吉四年如一日背同学上学,获选“浙江骄傲”年度人物 |
|
[事件]江北区妙山中学203班的学生陈吉,一名14周岁的农家少年,从10岁开始义务接送身患基因遗传性重症肌无力的谢斌同学上学,一接一送就是整整4年。在这4年中,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他从不失约,即使生病,也坚持不懈。陈吉用无私的爱温暖了谢斌,也感动了我们,感动了整个浙江,获选 “浙江骄傲——— 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 |
|
[点评]从陈吉这个农家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传统精神正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陈吉所做的一切算不上轰轰烈烈,正如他自己说的,他所做的只是自己力所能及的 “小事”,但正是这 “小事”却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他身上散发出的爱。希望更多的人能从陈吉身上感受到他的爱,学习他的爱,让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得以延续和发扬。 |
|
杭州湾大桥全线贯通 |
|
[事件]2007年6月26日,举世瞩目的杭州湾大桥工程,自2003年11月正式开工,经过三年半时间的奋斗实现全线贯通。至此,大桥的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全线通车奠定了基础。 |
|
[点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全线贯通,将促使杭州湾两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有利于发挥以上海为龙头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全线贯通奠定了沪、杭、甬 “金三角”发展格局,而给长三角南翼带来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生产要素的流动明显加速,众多城市的定位正在悄然改变。 |
|
万人助学再掀爱心高潮 |
|
[事件]2007年6月,宁波市民捐助的150万册图书运抵贵州;7月,宁波晚报和宁波日报组织数百名市民赴贵州看望自己结对的贫困学子;8月,我市有关部门再次组织万人助学活动,当月宁波市民再次结对1.83万名贵州、新疆、西藏等地贫困生和我市贫困生,继2006年之后甬城再次掀起爱心高潮。 |
|
[点评]2007年的万人助学不仅将2006年的万人助学活动延续了下来,还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从过去单纯的捐钱捐物到 “爱心回访”的精神关注,从过去资助贵州贫困生到将爱心撒播到更多的地方。万人助学再一次弘扬了宁波这座城市的爱心,宁波市民则用爱心铸就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品格。 |
|
外来工徐义胜火海舍命救儿童感动甬城,获选“中国骄傲”年度人物 |
|
[事件]2007年8月21日,徐义胜,一位从安徽颍上来宁波北仑打工的汉子,赤膊从火海中救出了邻居家的二位儿童。孩子得救了,自己却被深二度烧伤。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甬城百姓为徐义胜这个宁波新市民的义举所感动,如潮爱心涌向了他。短短几天,甬城市民及社会各界为徐义胜募捐达20多万元。徐义胜随后获选“中国骄傲”年度人物,并获“浙江骄傲”提名奖。 |
|
[点评]徐义胜的救人义举回答了一些宁波市民对外来工思想、道德、素质上的疑惑,提高了认同感;全社会关爱徐义胜的爱心热潮,让新市民体会到了生活在这个爱心城市的幸福感,增强了归属感。这一事件促进了新老市民相知相融,共同投身于和谐宁波的建设,也配合了宁波市政府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系列服务管理措施的出台。这或许正是国内外百家媒体关注这一事件的原因所在。“外来工徐义胜见义勇为”与 “宁波市民万人助学贵州”一样,成为宁波又一个新的爱心符号。 |
|
马家富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典型 |
|
[事件]马家富生前是慈溪市周巷镇湖塘新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被确诊患白血病,但他仍以共产党人的忘我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8月8日,他因病情恶化不幸去世,年仅52岁。2007年9月5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了马家富这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也对其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 |
|
[点评]马家富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体现了农村基层干部 “靠得住、有本事、形象佳”的精神风貌,是新时期我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马家富的精神显得极其可贵。 |
|
我市五部文艺精品获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 |
|
[事件]2007年9月8日晚,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举行了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颁奖晚会,我市 《天地粮人》、 《静静的胡杨》、 《淘气包马小跳》、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 《江南青青竹》等5部文艺作品分别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入选作品奖,获奖总数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之首。 |
|
[点评]这是我市自全国 “五个一工程”评选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实现了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史上的新突破。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精品创作,将 “五个一工程”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广泛调动各界力量,推出一批既得奖杯,又有口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好作品。这些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宁波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
我市首次推出“城市无车日”活动 |
|
[事件]2007年9月18日,宁波参与组织了建设部倡议的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号召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无车日活动效果明显,22日 “无车日”零时至17时,中山西路 (范宅)空气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一氧化碳含量及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含量等数据均有明显下降。 |
|
[点评]当私家车不再成为奢侈品时,我们的城市也开始患上了 “拥堵病”。宁波加入到了首届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尽管只有一天时间,但它的标志性意义和引导意义很大,它所倡导的绿色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开展无车日活动也是我市推进国务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重要措施,意义重大。 |
|
全国优秀警察何利彩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
[事件]2007年9月19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揭晓了“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名单。宁波市象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何利彩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何利彩——— 一个真情为民的普通民警,她那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令无数人潸然泪下,人们对她评价最多的是:感动、好人、好民警。 |
|
[点评]在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何利彩铭记 “人民”两字重千钧,担负起保卫者与促进者的双重角色,展示了中国民警执法为民、乐于助人、克己奉公的公仆品格。始终把 “人民”两字放在前面、记在心上,是何利彩精神的根本所在。抓住了这个根本,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何利彩,也才能找到与何利彩的差距。 |
|
宁波开始构建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
|
[事件]2007年9月26日,我市根据国务院、省住房保障政策的调整和对住房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出台了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及 《宁波市市区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面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廉租住房为重点、经济适用住房和经济租赁房为辅助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并于11月26日推出2501套限价房。 |
|
[点评]住房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和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近年,在快速城市化、土地资源紧缺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各地房价上涨较快,低收入家庭住房矛盾突出。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重大举措。 |
|
《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正式批复实施,宁波打造都市区副中心 |
|
[事件]2007年9月26日,《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批复实施。根据该规划,余慈中心城将成为宁波都市区副中心、杭州湾地区专业性生产服务中心、历史文化名城。 |
|
[点评]《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围绕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域统筹和协调的原则下,兼顾余姚慈溪两市发展实际,按照提升宁波都市区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总体要求,对余慈地区发展规模、空间结构、分区功能布局、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等作了统一规划。该规划的批复实施将促进余慈地区协调发展,加快构筑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 |
|
甬城军民众志成城,成功抗击台风“罗莎” |
|
[事件]2007年10月7日至11日,台风 “罗莎”在我市肆虐长达70个小时,全市平均雨量达256毫米,2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达到控制蓄水量的112.2%,全市河网普遍超过警戒水位。全市共有10个县 (市)区的11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38.5万,共安全转移各类人员11.48万人,回港避风船只8115艘。 |
|
[点评]此次台风距离 “韦帕”台风影响我市仅隔半个月,而且强度大、降雨非常集中,加上台风影响期间正值国庆长假,出海船只多、外地游客多,防台工作难度极大。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地按照 “干部到位、船只回港、人员上岸、水库保安、地质灾害少发”原则,把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台抗台的主要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抗台救灾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台风期间,水库、海塘、堤防等重大水利工程无一出现险情,人员无一伤亡,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取得了抗台的最后胜利。 |
|
285万外来工免费享受五大保险,社保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 |
|
[事件]2007年10月15日, 《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并开始组织实施。 《办法》明确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不用缴费,就可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保险,个人和企业协商后也可参加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为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参保积极性, 《办法》还规定用人单位承担的保费比城镇职工标准每人每月降低261.05元。 |
|
[点评]由于流动性大、收入较低,外来工参保一直是全国性的难题。我市邀请国内众多专家 “支招”,经过一年多时间酝酿,制订出台了 “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保政策,这在全国尚无先例。新政策解决了用人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积极性 “两个不高”的问题,实现了用人单位降低用人成本、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得到实惠的 “双赢”。我市也由此把全市28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险体系,破解了实现 “全民社保”的最后一道难题。这不仅受到了企业和外来工的普遍欢迎,也吸引了全国关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华建敏批示指出,宁波的创新举措值得总结。 |
|
宁波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
[事件]2007年11月6日晚,首届 “中国 (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在杭州揭晓答案,包括宁波在内的10个城市从35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 “一座活力四射的现代商都,一个爱心洋溢的文明城市,博纳兼容,充满活力,创业创新的理想之地,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感受幸福,宁波:开放、共富、平安、和谐。”这是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献给宁波的颁奖词。 |
|
[点评]此次是我国首次举办关于幸福感城市的推选活动。尽管“幸福感”是个相对抽象的概念,组委会还是给出了30多个细化的单项。宁波在4个单项评选中位居榜首。自8月初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共有近50万市民参与投票,评选结果充分反映了主流民意和广大市民对生活在宁波的幸福感的高度认同。 |
|
宁波市中心城区全面推行公交综合改革,市民乘车出行更加实惠 |
|
[事件]2007年12月13日,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宣布,宁波中心城区公交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启动。这次公交综合改革的内容包括中心城区公交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公交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月票制度改革、落实 “公交优先”政策、完善财政补贴补偿机制、加强政府和公众对公交的监管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月票统一转换为IC优惠卡,据测算,月票统一转换为IC优惠卡后,90%以上的居民乘公交出行成本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
[点评]公交综合改革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正式付诸实施。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广大市民的主要出行工具,是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公交改革因而体现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宁波推出中心城区公交综合改革,正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百姓优先、大众优先、民生优先执政理念的实事工程。 |
|
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900万标箱 |
|
[事件]2007年12月20日,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900万标准箱,比去年全年总量净增1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增幅连续7年保持大陆沿海主要港口首位,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有望从第13位上升到第11位。 |
|
[点评]宁波港集装箱运输从1991年正式起步到2001年突破100万标准箱,用了整整10年时间。而从100万标准箱到2003年的200万标准箱,宁波港只用了2年不到的时间。2006年,宁波港集装箱运输连续跨越600万、700万两个台阶,2007年又突破900万标准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 “宁波港速度”。根据目前的年增长态势来看,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今年将有望突破1000万标准箱。 |
|
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3.1亿元,财政收入72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60亿美元 |
|
[事件]经初步核算,2007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财政收入达到723.7亿元,同比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560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总额380亿美元,也增长32%。 |
|
[点评]2007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系列数字雄辩地证明,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在2007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
|
我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首次超万元 |
|
[事件]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5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786元,同比增幅达13.6%,为1997年以来之最,连续四年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
|
[点评]我市这次农民收入的历史性突破来之不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但农民增收难,难在人多地少,种田成本高,难在转移就业难,积累少,融资难。为此,我市在对“三农”一如既往实施政策性“输血”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农民财富长效积累机制,消除农民增收的周期性波动,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推动大批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路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