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消息(记者朱慧慧)刚走进棉丰村,就看到了鲜艳的少先队旗,原来是小学生们刚郊游回来,手拉着手回学校。“很开心啊,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大家都带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一起吃呢!”一位江苏籍的小学生告诉记者。
棉丰村地处镇海西郊,毗邻镇海炼化、石化三公司等多家大工程单位,村里有农村户籍人口1505人,而居住在本村的大企业大工程单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有1万多人,是本村人口的8倍左右。
“我们村本村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地很融洽,很和谐!”村党委书记胡茂钿自豪地说。
这得益于棉丰村通过老村庄新社区“对接”,成功探索了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新途径。胡茂钿说,由于征地招工等多种原因,村居住人员非常复杂,除大量外来人口外,本地户籍的许多家庭成员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城市户口。有的男人进厂务工,女的下地干活。这种特殊的居民结构,曾经带来了社会治安、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难题。
镇海提出了“三加三加一”对策。所谓“三加三”就是在原来的村党委、村委会和合作社的基础上,相对应地新建3个组织,在村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一是以外来人口党员为主,建立党支部;二是以外来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主旨,建立管理委员会;三是由棉丰辖区29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共建理事会。最后一个“加一”,就是区和街道将政府管理职能延伸,在棉丰村建立社区工作站。村民陈长根说:“我家的房子租外来务工人员,以前总怕他们不交房租,又怕他们不讲卫生什么的,但生活在一起久了就觉得人家来我们这里工作也不容易,对我们也挺好的,现在就像好邻居一样,有空还窜个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