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期间,一个细节让许多人感动:10月16日,当一位12岁小记者向教育部部长周济提问“我们的小书包为何还那么重”时,周济回答,“十七大报告提到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着眼于国家发展方向和民族发展未来的十七大报告,居然关联着小学生的小书包,这个细节生动地诠释了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审视,还是从社会、国防等领域衡量,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方略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对亿万老百姓来说,最让他们欣喜的莫过于报告中的“民生”内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的庄重承诺,让亿万人民看到了生活更加富裕的美好前景。
此前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报告中,关涉民生的教育、就业、社会管理等诸多问题,就不断被重点阐述和强调。十七大报告,则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领域,单列一章详细阐述,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更侧重经济增长的“发展”,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民生时代的来临就体现在执政理念的变化中。在生活用品短缺的经济境况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发展逻辑。当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新的短缺日益突出。此时,我们党将执政的重点指向民生,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以人为本,主要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使党的根本宗旨和新时期党的执政有了具体的落脚点,成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建设的着力点。
当“民生”概念在十七大报告中细化为教育、就业等六大领域时,改善民生这一党的工作重点就进入了可见、可感、可操作的层面,进入了加速推进的阶段。近些年来,从农业税取消到农民种粮补贴,从最低工资制度到最低生活保障,从物权法制定到廉租住房制度……中央一直高度关注民生,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十七大上,则以十七大报告的形式,以把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的形式,予以制度上的定格,标志着改善民生新阶段的开始。
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的长期历史过程。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各地必将掀起改善民生的热潮,使老百姓的生活发生更多更好的变化。(王淑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