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十七大要闻 | 综合报道 | 评论文章 | 网友寄语十七大 | 图看十七大 | 代表博客 | 记者博客 | 十七大问答 | 党建理论
十七大要闻
·十七大集体采访
·特稿:十七大集体采访
·31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解读报告:科学发展是指南
·强卫: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青海建设
·徐守盛: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加快强省建设陕西代表团讨论十七大报告
综合报道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代表热议新思路新目标 美好生活靠创新实现
·十七大代表畅谈体会: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奥运冠军孙甜甜:真诚的女人最美丽
·十七大代表眼中的宁波
·十七大代表热议报告中的两个“人人享有”
评论文章
·外报评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对台政策“充满自信”
·有民主 才有活力
·人民日报:理想照耀征程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领导干部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辉煌中国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显著提高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我国日益织密医疗卫生保健网“网底”
“我们很想了解中国走向何方”--世界聚焦中国盛会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7年10月19日 21:21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题(“新华视点”记者车玉明孟娜吴晶王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共十七大将确定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及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是位于欧洲波罗的海海滨国家拉脱维亚的《时报》16日在报道中共十七大有关消息时所用的话语。

  连日来,从巴黎、莫斯科,到伦敦、华盛顿,从亚洲的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到拉美的智利、委内瑞拉,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到非洲的塞内加尔,一个共同的主题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共十七大。

  新闻的盛宴,让记者措手不及

  10月17日,十七大开幕以来的第三天,在大会新闻中心所在地梅地亚中心,从上午9时一直到晚饭时分,工作时间内几乎每一个小时就有一位担任重要金融部门职务的十七大代表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这一天被中外记者笑称为“金融采访日”。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面对中国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中外媒体的记者把采访室挤得水泄不通。一个接一个问题,即使预定结束时间已到,记者们仍然紧追不舍。对他们来说,没想到十七大新闻中心为他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机会。

  “今天的采访活动极富新闻价值。”一位路透社记者说。

  “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金融市场空前繁荣,这是吸引中外记者关注的直接原因。”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张鼎民说。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中国五年一次的大会将对西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俄新社播发该社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的一篇文章说,中共十七大给人留下的初步印象是:关注它不仅仅是为了给成长中的巨人把脉,还为了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

  据了解,大会新闻中心仅在17日安排的集体采访和专访就达数十场。新闻中心的采访室不够用,连餐厅都被临时借用了。如此密集的安排,堪称新闻记者的“盛宴”,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使得一些境外媒体措手不及。

  英国《金融时报》递交了多份采访申请。他们马上发现4个记者不够用了,“没想到采访申请这么快、这么多得到满足了。”

  高效的服务,让记者感受开放与透明

  大会新闻中心高效、方便的服务,中外记者们印象最深刻。

  大会开幕以来,新闻中心先后安排了作为党代表的部分地方党政负责人、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企业有关负责人和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们接受集体采访。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代表说,15日晚上他接到采访申请,17日就来到新闻中心接受采访。面对记者,李长江侃侃而谈,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中国将很快进口第二批日本大米”、“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到年底将实现12个100%”、“中国反对以产品质量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一批新闻,被记者们抢发出去。

  自十五大以来连续三次担任内蒙古代表团新闻联络官的纪强说,十七大是他经历过的党的会议中开放团组数量最多、开放程度最高、开放领域最宽的一次,这体现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特别是与2008年奥运会新闻采访的国际惯例接轨。

  “大会明确要求,我们新闻联络官不可以用‘无可奉告’或者不礼貌的口气拒绝新闻记者的采访要求。”纪强说。

  大会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说,本次大会对记者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提高,记者申请采访也更方便。十六大时对记者开放的团组有15个,这次有34个;十六大时,记者申请采访要到新闻中心来填写申请表,这次新闻中心开设了专门的网站,在网上就可以申请;一旦确定了代表的采访时间和地点,第一时间在网上发通告;首次利用手机群发短信,通知记者重要的采访活动。

  每天,境外记者们不断转战各个采访室之间,有的在这里一呆就是一整天。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天长时间在新闻中心采访,捕捉新闻的境外记者有200—300人。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长基里洛夫评价说,十七大在新闻方面是相当开放的。

  美国合众国际通讯社亚洲区编辑黄凯丽说,新闻中心的设施和服务非常好。她在参加完17日下午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的新闻发布会后认为,发布会的信息量很大,感觉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在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坦诚自然的代表,透露亲切和自信

  17日,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代表就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内民主等一系列问题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法国《观点》周刊记者蒲皓琳问:“中国中央政府任命了两位党外人士担任部长职务。现在中国老百姓对政治也越来越有兴趣,是不是说在中国参与政治还是需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参政有没有好处?”

  欧阳淞首先介绍了中国的宪法中的有关规定。他说,中国人民都是中国的主人,都有权利管理国家,并不是说一定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才有权利管理国家。比如说我们刚才说到的万钢和陈竺两位同志,他们就不是共产党员。各省、地市、县还有数以万计的党外人士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呢?这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他们通过多年来的历史观察,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人民发展中国,所以他们充满着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欧阳淞说。

  “我挺满意他的回答。”蒲皓琳在记者招待会后表示。

  17日,十七大代表王楠、张怡宁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她俩坐在沙发上,浅笑着,从容地注视着记者们,面前的茶几上摆放着几十支话筒和录音笔。

  “北京奥运会你们会被外国选手击败吗?”有记者问。

  “我们主要是战胜自己,当然外国选手的实力也很强。”

  “中国运动员怎样帮助其他国家选手提高乒乓球水平?”

  “很多运动员教练员都在国外打球工作了。”

  “你们俩私人关系好吗?”

  “我们关系很好。”

  “你们分别是什么时间入的党?”

  “1998年和2003年,”王楠、张怡宁分别回答。

  30多分钟里,她们回答了近20个问题。坦诚自然的回答,透露出亲切和自信。法新社记者韦仑对刚刚结束的对两位运动员的集体采访很满意,认为回答涵盖了他希望得到的信息。

  巨人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机会和期待

  新闻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不包括中国内地记者,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310家媒体的1135名记者报名参加了十七大的报道。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十六大时的859人。

  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强烈关注,源自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上升,源自中国与世界的日益交融。正如15日出版的俄罗斯《独立报》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把十七大变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事件。

  “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民族品牌开始‘走出去’,自然会吸引外国企业和媒体的注意。”十七大代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说。

  十七大代表、安徽省巢湖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赵玉中这样描述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的印象:境外记者问的问题也是党代表们讨论最多的问题。“中国当前的热点问题他们几乎都问到了。”

  连日来,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德新社等西方主要通讯社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越南、印度、埃及、摩洛哥、智利、委内瑞拉等世界众多国家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中共十七大有关消息,并发表评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用两版的篇幅报道了胡锦涛所作报告的内容。该报当天发表社论指出,过去5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执政中,突出体现了“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治国思想,使人们对十七大之后的中国抱着更大期待。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推出特别报道指出,经过近30年的连续经济增长,特别是连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过去10年里,中国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认为最有前途的新市场。”

  英国《泰晤士报》北京分社社长马珍说,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都比较关注十七大,因为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我们很想了解将来的改革会走什么方向。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庄伊岚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