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加息可能助推大盘冲击6000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月15日 15:52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西南证券张刚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9月15日起实施年内第五次升息。毫无疑问,升息是收紧银根的举措,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利息支出,抑制房地产过热,有给经济降温的作用,但对股市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是利空还是利好呢?

  惯有规律被打破

  回顾今年的前三次加息,均在双休日公布,在周一对市场产生影响,2007年3月19日、5月21日、7月23日均是如此。而第四次加息却选择在周二晚上,在周三对市场产生影响,有些出人意料。前三次升息的间隔都在两个月左右,第四次的间隔仅为一个月。尽管第四次升息的时间安排有些出人意料,但都遵循了每个月下旬的惯例。第五次加息则选择在9月14日晚上公布,再次出人意料。

  惯有规律的打破会在10月中旬造成市场的谨慎气氛加重。由于加息不是一定每隔两个月实施一次,所以10月上旬有再次加息的可能。又由于加息不一定选择在周末公布、周一影响市场,所以在10月中旬公布9月份经济数据的时候,每个交易日投资者都会担心新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出台。这样,市场可能处于成交低迷的观望状态。另外,央行之前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将以公开方式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原本已经消除了市场对短期内升息的预期。现在看来,组合拳的间隔也没有了规律。

  可能推动大盘进一步上涨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历次加息均对市场产生了利好效应。在升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均出现了上涨,而且其后五个交易日、二十个交易日均为上涨行情。五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均在1.5%以上,一般为第一个交易日涨幅的1.7倍以上。二十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均在2%以上,一般为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的2倍以上。

  近期数据显示,升息不仅促成大盘出现持续性升势,而且均能够向上突破关键性整数关口,此后也是连续攻城夺地,进一步扩大战果。如3月19日的升息效应促成上证综合指数向上突破3000点,其后直至4000点。5月21日的升息效应则推动股指越过4000点,其后上至4300点。7月23日的升息效应促成股指再创历史新高,成功收至4800点整数关口之上。8月23日在升息消息公布后,推动股指越过5000点整数关口,攻克5300点。

  此次升息之后,大盘可能还会攻城夺地,或会越过6000千点整数大关。

  提升人民升值动力

  由于此次升息后的一年期利率水平仍低于8月份CPI涨幅,并且依然保持与同期贷款利率水平的较大利差,大量资金仍有寻求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流动性较强的股票市场仍为理想的选择之一。2007年中国的出口总额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巨大的外贸顺差使得人民币仍有升值的空间,而升息更加大了升值的动力。相比之下,为确保市场流动性,稳定投资者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而产生的恐慌情绪,美日澳等各国央行持续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不久前,美联储还将贴现率下调了0.50个百分点,境外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增强。

  这样,境内是流动性过剩、升息预期强,而境外流动性紧缩、降息预期强。人民币对主要外币的汇率明显有提升的空间,资金对内地股市的投资积极性将大为增强。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升破7.52关口,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7.33%。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升息是抑制经济增速的措施,而在相关经济数据尚未显现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升息反而会因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激励投资者入市,从而推动股指不断走高。

稿源: 新浪  编辑: 赖小惠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安倍辞职
无车日在宁波
何洁晕倒被爆是策划
07中国女足世界杯
20辆马6围堵悍马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