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12月6日报道:复旦大学一名三年级研究生半年时间内,从网友处领养了近20只小猫,对这些小猫先残害再抛弃,其虐猫行为引起广大校友愤怒。
由复旦生虐猫,笔者自然想到了2002年发生的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残害北京动物园黑熊的事件。这两个事件一南一北,都是重点高校学生,都是对动物的重度伤害。难道这只是偶然?
刘海洋,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除看书外无其它爱好,社会上没什么朋友,在班里也只有一两个好朋友。他每两周回家一次。其生活过于闭塞,平时也不和同学聊天,更没有女朋友,没谈过恋爱,“我连想都没想过”。这名虐猫的复旦生,据记者初步了解,他是个非常理性的人,情感世界比较淡漠。虽然调查刚刚开始,语焉不详,但看看网上照片他寝室那只右眼流血的白猫,想想近20只受残害抛弃的小猫,其心理发展之异常,其生活中人性之亏欠,至少可以管窥冰山一角。
人性如何去考验?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对动物的虐待,一个是国家保护动物,一个是承载爱心的猫。也许在他们心里,熊和猫只是一种动物,是低等的存在。他没有想过,那也是一种与他同等的生命。一个残忍对待动物的人,往往也会对人类暴力相向。纵然头上有眩目的光环,纵然是满腹经纶,如果漠视生命和对其他生命的痛苦麻木不仁,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谓人性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人的精神理性、健康情感,获得人生应得的快乐,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而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专家王玉凤的调查表明,中国3.6亿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多万人存在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由此看来,塑造全新教育观念,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健全人性确实任重而道远。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和治疗,这些有障碍的未成年人即使升入高等学府,那也是一个个埋在土里的地雷,不知何时就要在人们没有心理防备的状态下一触即发。马家爵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目前报章上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接连不断,施暴者是学生,施暴对象就是自己的同学,其病态的人格和扭曲的人性,使其在暴力血腥中获得一种变态的快慰和情感的慰藉。隐现的问题,足以令每名教育者内心隐隐作痛、坐立不安。
无论教育如何发展,人性教育,即让受教育者拥有健康的心理、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正常的人格,应该是教育的基础和底限。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每一名受教育者能够在广阔舞台上演绎精彩人生,健康生活,造福社会,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