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已不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角,市场应该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公办大医院的这种“老大哥”的姿态始终放不下来,这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看病问题
9月16日早上8点半,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经人头攒动,这场名为“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的活动,是寻求中国医疗改革之路的一次中外政企对话。
100多名为医疗事业服务的官员和专家悉数到场。他们之中有毕生倾注在医疗改革事业的专家,也有对老百姓“看病难”难辞其咎的医护人员和医药公司,更有远道而来传授欧美医改经验的外国专家。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张维炯新闻,张维炯说吧)的开场白直指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他说,“国家统计局提出一个幸福指数,其中,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今天大家聚到一起,共同探讨的是中国医疗改革的希望之路,即如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
解决核心问题“看病”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对于看病难、看病贵有切身的感受,“一个明明只需要20分钟就能看好的病,有些医院却需要花2个小时,效率太低;因为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患者可能需要为此多支出几倍的医药费,或许他还会因为动的手术级别太低而为此排队等上数月。这些实例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
有人士当场提问称,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殷大奎说,“这也是我们今天议题的重点。虽然政府对医疗事业的财政支出逐年攀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低收入人群仍然生活在没有社会医保的环境中,我们应该首先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医疗服务的需求。”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博士用数据分析了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情况:医疗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收入的上涨速度,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平均住院费用与他们的年收入相比,十年之内翻了一番。而费用昂贵的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疾病负担,不对慢性病的发病有强有力的控制和预防,就算制度再健全也无法填补这个无底洞。
刘远立分析说,中国卫生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如何迅速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如何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使老百姓看病不难、不贵,一味地增加医疗的财政支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改的核心问题。
刘远立同时提出了征收不良行为税的建议。“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今天在场的话,我肯定当面向他建议征收香烟消费税,这不仅能够帮助降低吸烟率,而且还可以为建立新的卫生体制筹措所需的资金,用来建立中国医疗救助基金,帮助解决中国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鼓励社会办医
一家上海医院向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首席代表Henk Bekedam博士请教,“欧洲国家政府如何控制药物的价格,包括批发价和零售价?”在中国,医药价格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医院的盈利,而这恰恰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两大重心。
Henk Bekedam博士说,“中国的医药监管仍旧相对分散,比如,医药安全由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而药品价格则由国务院部委监管。这跟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欧美的医药价格和安全问题通常都是由同一部门监管的。这更有利于加强监管,但政府在价格定制上不会插手。”
Henk Bekedam博士的回答引发了在场人士对医疗体制中政府角色的讨论。殷大奎直言不讳,“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已不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角,市场应该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举例说,目前,国内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96%,社会办医只占4%。随着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施行,政策上已允许并鼓励社会民营资本涉足医疗领域,但效果并不显著。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着重提到了这个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医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民营资本目前对投资医疗机构的兴趣不是很大。公办医院目前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仍然处于垄断地位。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公办大医院的这种‘老大哥’的姿态始终放不下来,这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看病问题。”
【演讲者说】
徐镜人:内外资药企要同等待遇
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一些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8.9亿元,增幅是6.3%,这是历史最低点,还不到全国工业利润平均水平3%。在全国12大工业行业中倒数第二。上半年大概有30%的制药企业出现亏损,而在22家国有重点企业当中只有10家还保持利润增长,11家出现减利,1家亏损。
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国家已经进行了三次降价。这么多次的降价,老百姓并没有感到一年比一年看病更容易,看病更便宜,甚至觉得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并且,不断的降价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打击非常大。去年华北制药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达到1.88亿元,这非常令人震惊。医药行业还出现了不少的事故,对医疗行业的震动非常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其中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创造公平的竞价环境,缩小与外资企业的差距。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后,给中国的制造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化。比如国际公司的管理理念、生产车间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给中国药品制造业培养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和技术人员,并且提升了中国制药企业的学术力量。
但是,在近几年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下,相对国内企业来说,外资企业的日子要好过得多,药品降价这一政策对外资企业的影响要小得多。在历次降价中,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国内制造企业的品种价格普降50%以上,外资企业同类产品降价幅度只有25%左右。同样的产品经过多次的降价,就越拉越大。现在比如说非常普通的头孢曲松,该药早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0.5克的国产药国家定价为5.9元,而外资药国家定价为55.2元。
在中国目前自主生产的药中具有自主产权的药品很少,90%以上都是仿制药物,中国的研发能力一直以来比较弱。一方面缺乏优秀的科研人员和技术。2004年中国大概共审批了1.09万种药品,但是真正谈得上新药的几乎没有。
低水平重复建设是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领域的主要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利润率普遍降低,导致了我国整体医药行业对研发的投入一直偏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005年只有1.02%,国内制造企业前两名利润率也不过7%左右。
我们国家“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是为走向医药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这个基础首先要核准自己药品的差价,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波网 基金 寻求 一批 医药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