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基本工资1158.9元,转正后可拿到1500元,月奖金1500元,公积金每月212元,第一年试用期基本收入合计共35609.7元。估计转正后每年基本收入合计59150元。另外一块补贴收入,饭补、车补、过节费、高温费、全勤奖等所有补贴收入合计24900元,还有非现金福利一年有6000块。”这是一位毕业于名校,靠个人奋斗进入上海某较好系统的机关,24岁女公务员晒出的工资单。
网络时代没有秘密工资
一时间晒工资的帖子,在网络论坛中被疯狂转载和点击,跟帖者数人,有羡慕的也有发牢骚的,还有很多女毕业生以此为参照求职。这位贴帖的楼主本意却是希望谈谈个人的收入情况和理财计划。请大家给出意见。
不过,临近春节,网友们又开始在网络上流行晒年终奖。就当是一种调节生活的消遣方式,越来越多不同职业的人,都晒出工资奖金。不过,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匿名方式。除了北大的阿忆,在个人的BLOG中,因为亮名身份晒出工资,还一度成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
网络的出现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使人们能大大方方地了解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晒工资”晒走了很多职场人士的猜忌心理,同时也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过去不方便问人收入几何的尴尬不再,想知道哪个行业的基本收入,上网百度一下就心知肚明了。
晒工资同时晒收入和支出
虽然有网友认为,这样的“工资秀”没有任何意义,很多人晒出来的工资要不就惨得要命,要不就高得吓人。无论是出于攀比,还是存心抱怨,都不是健康的生活心态,不值得推广。但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此。不容忽视的一点,越来越多的“晒工资族”,同时也会把个人的每月开销公布于众,然后再等待听大伙的意见。
小清就很喜欢在网上流览这些信息,尤其喜欢看和自己年龄相仿、或者同行,或者家庭结构和收入差不多的人,他们的收入多少,又是怎么处理日常花销的。她在网上看到一个单身“月光族”晒出的帖子,还颇有共鸣,原来自己就是这么消费过来的,只不过,没想到周围会有这么多人,消费习惯如此相似。每月挣的钱永远都不够花的,女孩最喜欢买一些不实用的小玩意,尤其是衣服,买了一堆搁在家中,因此总是入不敷出。大家在网上贴帖相互交流,总结经验,然后再列出一个固定开支明细单,把开支细化,可以多省些钱。
看得多了,有一阵子,甚至她也有念头自己上去晒一把。此外,小清更爱看的是网友们的年度储蓄计划和各自的理财宝典。过去没有记账习惯的她,现在也有个小本,制定了一个和网友相似的固定额度的存款计划,这样一年下来,不知不觉中节省了开支,还会发现惊喜。过去,小清和老公可是赚1万花1万,看了别人晒出的计划后,他们压缩了不合理的生活开支,其他的收入分别用做储蓄、保险和股票证券投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咨询师胡邓表示,通常情况下,经常看工资条并发言的跟帖者,大多希望通过工资条给自己找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社会定位,或者满足某种猎奇心理。对于“晒工资”的流行,最好抱着一个平静的心态,只把这些工资条当成生活的调味剂就好。另外,有专家认为,时下流行的“晒工资”,实际上是人们对于“信息开放”的一种心理需求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资“守口如瓶”导致“心理压抑”的一次解放运动。
[专家分析]
“晒工资”四大心理动机
动机一之“夸富”:一些收入比较丰厚,生活比较优越的中产阶级,甚至是跻身于“金领阶层”的职场精英,出于炫耀和比拼的目的,在网上列出自己令人羡慕,但可望不可即收入清单,享受被人认同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动机二之“宣泄”:竞争激烈的社会,使一些人频频在职场失意而不得志。这些人将自己微薄且认为不公道的工资暴露出来,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强烈失望和不满的宣泄行为。
动机三之“攀比”:中国的收入比例分配好比一个“枣核型”,而中间部分的60%%则是整个社会“大多数人”所处的阶层。这类人中的一部分,总想在人堆里显得“出类拔萃”一些,因而将自己认为比较优越的工资贴在网上,然后互相攀比。
动机四之“交流”:一些对自己工资水平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在网络上公布出自己的工资,然后询问自己想要了解的行业或职位的基本薪资水平,可以达到信息交流,知己知彼的目的。
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专家孙欲晓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