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参加选秀的“黛玉”(左)和“宝钗”身着戏装在大观园内漫步。最近,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秀活动在全国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截至8月30日中午12时,《红楼梦》网站累计访问量已突破1200万,报名人数已突破5万。随着选秀活动的启动,作为新版《红楼梦》的拍摄地与选秀地――北京大观园,众多参选选手慕名而来。新华社记者任正来摄
随着“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的公开亮相,名著《红楼梦》重拍电视剧工作终于启动。从前些年的“戏说”到眼下的“恶搞”,文化的娱乐化已经演变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经典巨著《红楼梦》被造星者们再次推向前台时,所引发的讨论已不仅仅是“红学该不该平民化”这样简单的发问,而是国粹该以怎样的姿态在这个商业时代传承。
巨资投入并非品质保证
据主办方介绍,新版《红楼梦》计划投入上亿元资金,这将是中国有史以来投资规模甚大的电视连续剧。重拍经典是当下演艺界时兴的“讨巧”做法,制作方往往以“巨资投入”作为比拼前人的砝码和卖点,但巨资投入是否真的就意味着作品的品质优良呢?
不可否认,重拍也出现过青出于蓝之作,从苏菲·玛索版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到电视剧《雷雨》,均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细数之下,近年来众多重拍作品中,真正获得成功的实在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所谓“大制作”、“名导演”,都算不上名副其实。等造势宣传、借势炒作之后,只是一再让满怀期待的观众凉了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玉明表示:“我被一些重拍的电视剧吓怕了。”单说不久前播出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号称投入3000多万元,借机把制作人、导演、主要演员热炒一遍。然而播出之后,但凡稍微用心的观众都能察觉到,画面剪辑混乱错位,整部作品差强人意,引得骂声一片,让人不仅对导演的业务水平产生怀疑,更对其责任心发出责难。而另一部耗资巨大的电影《无极》不但票房惨败,还遭遇了网络狂人胡戈的恶搞,对其制作水准进行了无情的戏弄和嘲讽。
重拍难度很大
“但愿这个新版《红楼梦》不会成为第二个《神雕侠侣》。”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马小霞担心地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视剧制作人表示,在当前影视剧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剧组要为支付主要演员片酬、打点电视台等方面花费大笔资金,真正能用于编剧创作和导演制作的费用其实所占比例已经很小,这样就自然容易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再有,重拍虽然站在原著的高起点上,但多数情况下也只是把力气花在了改善拍摄手法等相对容易实现的技术层面,没有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原著精神方面下真功夫,拍出来的东西自然显得不伦不类。
不可否认,几个月时间拍完一部电视连续剧已是当下的普遍做法。据悉,新版《红楼梦》将在海选过后的明年下半年开机拍摄,2008年奥运会前后播出,拍摄周期不过一年左右。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之所以常演不衰,历久弥新,与其精雕细琢的制作是分不开的。从1981年筹拍到1987年上映,整整花了6年时间。被公认为最精彩的主题音乐,是作曲家王立平耗费4年半心血造就而成的。王立平曾告诉记者,单是《枉凝眉》一曲就写了一年多,整部作品完成后,13首曲子没再改过一个音。
孙玉明认为,投资方选择了著名导演胡玫等人加盟剧组,这应当是实力雄厚的一个团体,但最终拍摄效果如何,还得拭目以待。“原著本身和王扶林版的《红楼梦》,已经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对于这样的经典,重拍难度很大。”
“技术至上”难以成就“世情小说”
雄厚的资金支持可以搜罗各路精英,配备先进的技术装备。在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硬件设备还是拍摄手段自然都是20年前无法比拟的。一位自称“红迷”的观众为此感到高兴:“像太虚幻境、大观园等地方,原著中描写得很美,老版电视剧可能是因为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现在可以弥补这些遗憾了。”
但一些红学家却指出,当前影视剧中标榜“高新技术”的风气,不应成为重拍《红楼梦》的依托。《红楼梦》是一部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世相的小说,它不以情节取胜,更没有多少打打闹闹的动作;技术的精良只能使拍摄角度更好一些,画面更清晰些,但是这并不是《红楼梦》成功的关键因素。
鲁迅先生将《红楼梦》称为“世情小说”。它不仅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还通过四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深刻的社会及文化悲剧。观众想要看的《红楼梦》,是大观园里一颦一笑、浅吟低唱的韵味,是满腔惆怅、无限感慨的柔情,而非依靠炫目特技打造的超级风光片。 (曹滢 龚玲)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