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附加费涨到了历史新高!当这份期待已久的文件下达到各大航空公司的案头时,曾经力推涨价的航空公司却显得郁郁寡欢。
“这次涨价不见得是好事情,它也是一个信号,预示着航油价格将进一步上调。”作为曾经上书发改委要求涨价的一员,南航某高层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喜悦。
据记者独家获得的消息,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在酝酿改革,将燃油附加费由政府定价改为动态调价的形式,采用联动机制与国际油价接轨。
而四川航空副总经理郭全芳坦率地告诉记者,燃油附加费的上涨与航油价格比起来,根本是杯水车薪。这意味着,在上半年盈利中几乎全军覆没的航空公司,并不能凭借着燃油附加费打一个翻身仗。
酝酿联动机制
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民航总局近日宣布,自2006年9月1日起,调高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的征收标准,800公里以下航段由每位旅客30元提高到6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由60元提高到100元。
这并不是我国燃油附加费的第一次上调。自从2005年8月1日复征后,它就陷入了“续征-燃油涨价-续征”的怪圈。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此次通知中只规定了燃油附加费的征收期限,却没有如往常一样给出确切的截止日期。
据本报独家获得的消息,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在考虑改变燃油附加费的定价方式。以往,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采用政府定价的形式,在一定周期之内执行一个价格水平。然而随着我国航油价格的不断上调,这种滞后的定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于是,一个动态调价的方案正在酝酿之中。依照这个方案,今后国内机票的燃油附加费将不再由发改委“一口价”,而是与国际油价接轨,依照一定的比例同涨同退。“这样就不用再劳烦航空公司上书,力推涨价,以后燃油附加费的调动将成为家常便饭。”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航油是罪魁祸首
燃油附加费的每次变动,都伴随着我国航油价格的上涨。
如5月下旬,当我国的航油价格历史性的上涨了500元/吨后,三大航空集团开始联名上书,希望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提高燃油附加费的水平,抵消航油上涨的部分成本。
在高油价的侵蚀下,航空公司纷纷挂出亏损白旗。2006年上半年,我国的航空公司整体亏损25.7亿元,其中东航和南航的亏损甚至高达14.6亿元和8.35亿元。
国航之所以在上半年取得了1.47亿元净利润的成绩单,一个原因就是它占了国际航线的便宜。
由于国外的航油价格要比国内低廉,航空公司通行的做法是:在安全允许的前提下,在国外机场起飞回程时,多携带一些航油。在国内航空公司中,国航的国际航线比重最大,它因此节约的航油成本也最多。
航空公司的算盘是,用燃油附加费来抵消部分航油成本压力。游易网总经理助理王一力告诉记者,机票打折属于航空公司的市场行为,而燃油附加费则旱涝保收,“无论是航空公司的免票、家属客票还是奖励票,都需要支付燃油附加费。”
能否破解亏损迷局?
但是燃油附加费对航空公司减亏只是“杯水车薪”。
一个简单的算数题是: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的航油价格经历了三次变动,分别上调了300元/吨、500元/吨和290元/吨。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航空公司的航油需要每年为800万吨,按照这个数字估算,与去年相比,我国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陡增近3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即使燃油附加费改成与油价联动,也并不能挽回2006年航空公司的亏损定局。因为航空公司难以翻身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相对落后的收益管理体系。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8月初京沪航线上多个航班出现了3折机票的身影。奥凯董事长刘捷音一再强调,当机票价格保持7折水平时,航空公司就可以抵消高涨的航油成本。然而,在航油价格步步进逼的今天,航空公司依然大打“价格战”,同时却一再增收燃油附加费,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局面。
这恰恰暴露了我国航空公司在收益管理体系方面的薄弱。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国内航空公司经常会在起飞前更换机型,因为它需要根据旅客人数来选择最经济的机型。而美籍航空公司可以很早就确定机型,因为它对于航班的收益和客座率有详细的分析和掌控。
另外,航空公司还要面临的另外一个阻碍盈利的难题:运力过剩。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就已经比去年底净增50架。而后的5年内,我国民航将以每年100~150架的速度引进飞机。但游易网的监控数据显示,除去燃油附加费和机场建设费,国内机票的价格水平却比去年降低了5%~10%。
这意味着,虽然中国航空公司的客座率一直增长,但是单座的收益率却在下降。运力的激增无疑会让航空公司的机票策略更加低廉化,接下来恐怕是一场客座率与票价折扣的博弈。(柴莹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