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逐一驳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十大谎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5月22日 10:12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中国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日前发表文章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十大谎言”,并对这些谎言一一予以驳斥。

  头号谎言:房地产是国民经济与地方最大、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房地产应该是一种被动的产业,而不是主动性的产业,即使它在结果上对经济起着支柱性的作用,但也是被动的。房地产的支柱性体现在消费上,而不是投资上。

  谎言二:大众进行房地产投资将会获得相当丰厚的投资回报。

  房地产是大众消费品,绝不可能成为大众投资品。大众投资房地产不仅不会得到所谓的高回报,而且风险极大。

  谎言三:利率高低是影响购房行为的重要因素,短期内调升利率对房地产增长形成较大影响。

  中国的利率是浮动的,房贷一般都为二十年,即房价的利率成本取决于二十年或三十年的平均利率水平,而不是某一个时段的利率高低。买房可以节省钱但不能赚大钱,而在房价大涨时购房将会支出过多的成本。

  谎言四:一些房地产商说,我不为大众生产住房,仅为少数高收入阶层造房,赚的是他们的钱,不伤害穷人,而穷人的住房问题丢给政府管好了。

  这是典型的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号发计划经济的横财。如果一个行业(竞争性的)无力满足大多数的产品需求,那这个产业不仅不成熟,而且也不会成功

  谎言五:自住需求占多数就不会出现泡沫。

  由于自住需求基本是锁定的,不流动的,投机资金规模增减多少是决定泡沫有多大的根本因素,实际上是少数操纵多数,而不可能是多数操纵少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由于住房的自有率很高,许多城市都在八成以上,投资或投机性住房需求超过百分之十就会构成泡沫。

  谎言六:城市化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城市化,每年新增人口很少,例如二零零四年北京和上海仅分别新增人口37万人和31万人,其中还包括郊区人口农转居的部分,这样的增长率不可能造成房地产如此快的速度增长。

  谎言七:地荒论和地价决定房价论。

  对北京、长三角和广东省的土地供应所进行的细致分析表明,中国的许多地方(包括五大重点地区)根本就不存在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地荒论”是房地产商为了炒作住房所杜撰。

  谎言八:“房价收入比”过高并不代表有泡沫,中国国情的土地极度稀缺,决定中国房价相对较高。

  房价收入比是一种综合性指标,它不仅反映了房价可能过高,而且意味着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有问题。房价收入比过高就是泡沫。

  谎言九:房价不能跌,房地产业不能衰退。

  对于一个已经出现泡沫的产业而言,早点破比晚点破要好。

  谎言十:房价增幅只要保持不超过GDP增幅,房地产就是健康的。

  房价增幅与GDP增幅平衡,再加上房地产投资和消费自身的增幅,显然其增长将比GDP高至少一倍以上,除了一定阶段,房地产投资不可能长期以高于GDP几倍的增幅递增。

稿源: 香港文汇报  编辑: 王丽旻
相关报道
房产广告为何喜欢“风水宝地”?   2006-05-22
地方政府纵容圈地 部分房产商囤地可开发三年   2006-05-22
延长房屋转手征税年限 专家担心误伤二手楼市   2006-05-21
营业税“新政”山雨欲来 卖房者急赶“末班车”   2006-05-21
北京房山煤矿矿难第三天 争夺最后3米生命线   2006-05-21
建设部官员称房地产市场存在四大问题   2006-05-21
白领"房奴"翻身记:手中的房子越多生活就越轻松   2006-05-20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中国工人在尼遭绑
戴芳芳的南极之旅
艺人吸食大麻案
宁波新闻事件盘点
2007高考中考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