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消息:(记者蒋继斌林伟实习生史贤)“在珠山顶上一边看见东海,也可以看见象山港。”昨天上午,浪琴海队和天合家园队准备攀登位于象山涂茨镇的珠山前,此行的向导、65岁的退休教师陈必祥先生这样介绍。当登山队艰难跋涉两小时登上珠山之巅后,群山掩映下辽阔的东海豁然出现在眼前。
半路小山误当顶峰
昨天上午1130,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后,登山队一行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珠山脚下的珠山村。
天气虽然阴沉沉的,但气温比较高。“这个天气爬山刚刚好,首批队员正好遇上下雪天,我们不用经历这样的考验了。”天合家园队队长乐明康说。
虽然山势比较险峻,但上山的小路是由石头铺成的,曲曲折折蜿蜒而上,难度不算太大。攀登了一个小时,大家陆续登上一个小山峰会合。“难道这么快就到顶了?”浪琴海队队长蔡启龙意犹未尽。“哪里,早着呢!前面那座山峰才是珠山主峰。”向导陈必祥赶紧“纠正”。
队员们一看,好家伙,主峰距离队员们休息的地方还有数百米的山路。这一下,大家都来了精神。“向主峰冲击!”从开始攀登就一马当先的天合家园队队员、地一文化传播总经理吴毅扛起大旗第一个向山顶冲去。
这段山路堪比华山
相比刚才的的石头路,这段山路虽然不长但十分难走。向导陈必祥解释说,其一是这段路由于长时间无人行走,小路两边的野草有一人多高,而且不少野草都是带刺的,他嘱咐队员们提防“暗刺伤人”,其二是前往主峰的一段路程是布满岩石的窄窄山梁,两侧都是几十米深的悬崖,地势十分险恶,攀登时必须手脚并用。
“我去过华山,这段路很像,今天算是又体验了华山的险峻呀!”走过这段山梁时,浪琴海队队员、环保局职工王鹏长吁了一口气说。原本就一直跟不上大部队的叶甜甜等几个女队员,在这段路上更是战战兢兢,最后完全在队友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地蹭了过去。
浩瀚东海就在眼前
下午300许,登山队全体队员终于站在了珠山顶峰。第一个登顶的还是吴毅,“你每次都是第一呀,冲在前面就像是我们的目标。”蔡启龙队长风趣地说。
猎猎山风刮过,放眼四望,群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山下的农田像画布一样铺开来。山峰的北面,象山港尽收眼底,而东面就是浩瀚的大海。
向导陈必祥介绍,这就是东海了。“啊!啊!太壮丽了!”万千气象,一览无余,队员们兴奋不已,不住地大声呼喊着,表达着兴奋心情。
下山时一场送行雨
准备下山时,一阵稀疏的雨珠突然砸了下来。“快下山,要不待会儿路面被打湿了,要滑倒的。”登山队总管施昊大声招呼大家。队员们赶紧收拾起东西,匆匆忙忙地开始下山。还不到半个小时,雨越下越大,路也越来越滑,队员们互相搀扶着,但比爬山时更加兴奋。
“这是一场给我们送行的雨嘛。”浑身湿透了的队员陈达乐呵呵地说。
下午4:00,我们终于回到了山下,也出现了唯一一个伤员———总管施昊不小心滑倒,左手划了一个大口子。
-珠山生态变迁
动物糟蹋庄稼舍不得打
从陈必祥口中,记者也了解到了珠山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的喜人变化。
在半山腰时,岩石上的一汪清泉汩汩地流出,陈必祥说,这汪泉水名叫“神仙睛”,“意思就是像神仙的眼睛一样。”果然,泉水清澈见底,掬一捧起来饮下,清凉甜润,疲劳顿时一扫而光。在一处光滑的岩石前,陈必祥说当地人把这里叫做“邋遢岩”,因为这里曾有很多野生动物“专程”来“方便”,故此得名。“以前的‘邋遢岩’生态破坏得很严重,动物都绝迹了,现在野生动物又回来了,‘邋遢岩’才名副其实了。”
不光是“邋遢岩”重新恢复了以前的“功能”,由于生态环境的好转,整个珠山如今也逐渐恢复过去的生机。
陈必祥在珠山脚下生活了60多年,亲眼目睹珠山从以前满山植被变成了秃山,又从秃山变成现在满目苍绿。“几十年前,这里有很多野生动物,狼、獐子、野猪到处都是。1958年后,开始砍伐山上的树木,开采石头,山也就慢慢秃了。别说是狼,就是找个野兔都比较困难。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保护环境的意识强了,山上的树多了起来,野生动物也跟着回来了,现在,野猪又开始成灾,山上经常有野猪下来祸害庄稼。还有就是野生鸟类,也让村民头痛,去年我们村里第一次种植了枇杷,本来长势喜人,但快成熟的时候,几天工夫就被鸟吃光了。不过村民们即使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被吃掉,也不会去打它们。本报记者蒋继斌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