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消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说是当今最热的话题之一,同时更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而要建设好新农村当然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这些资金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更多的可能还是要来自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边缘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
主持人:可以说农村金融是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但是现在的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中国在农村金融方面到底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苑德军: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的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金融发展很不协调且呈加剧之势,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县级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未撤的县级银行贷款权也被上收,无法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和县域邮政储蓄机构成为两大“资金漏斗”,其吸收的农村资金大量倒流城市使农村资金“非农化”问题十分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一些农户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正常资金需要及一些乡镇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也不得不求助于高利借贷;由于机构缩减,缺乏竞争,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弱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农民的金融福利水平很低,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农村保险业严重落后于“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国仅有几家成立不久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的业务覆盖范围很窄;资本市场的触角没有延伸到农村,县域范围内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手段筹资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农村金融边缘化,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建设新农村必须振兴农村金融,改变农村金融边缘化的现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的“三驾马车”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主持人:我国的农村金融一直是依靠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三驾马车”,现在怎么出现这种状况了呢?
温铁军:这“三驾马车”中,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它的问题我们另外再说。那么作为商业银行的其实主要就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大家知道农业银行的基层网点已经几乎完全撤出了,农业银行事实上已经离开农业了,这个是公认的事实,也不用多去解释。它是一个大型的商业银行,必然要离开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而农村信用社客观来说主要的能力是在县以下的乡镇,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也在朝小额信贷这个方向进行调整,但由于小额信贷的利率必然是高的,这和现在农民需要相对比较低成本的信用服务是不相吻合的。
目前信用社比较尴尬,农村信用社既无法满足农户的信用需求,但实际上又不得不承担这种责任,从事这种工作,因此引出的问题就比较多。
小农经济形态和政策欠缺是农村金融边缘化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看来我国的农村金融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那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温铁军:我认为,不光是中国,在全世界都存在着这样一种客观规律,只要是小农经济,只要农民处于高度分散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就必然是和商业银行无法对接的。
如果政府一定要商业银行为小农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结果无外乎两个:一是商业银行拒不执行,虚报它已经提供了服务;另一个就是如果真的执行的话,就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费用增加,成本上升。而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农民人口仍然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对比重,小农经济仍然是目前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对应这样的一种分散的细小规模的农户需求,恐怕还需要考虑非商业银行的信用服务方式。
王松奇: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不管是否是小农经济,只要金融机构为他服务,遵循的原则就只能是商业银行原则,不可能有第二种。农村金融问题的真正解决,它的金融机构也一定要遵循商业银行的原则,商业银行并不是说就是大银行,比如说美国的商业银行就是单一银行,有的非常小,最多的时候全国有2万多家,现在也有八九千家,农村银行也是一种社区银行,只要是社区银行,就只能按照商业银行的原则去做。所以我认为商业银行并不是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错误选择,问题不在这儿。
温铁军:我们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就可以很深刻地体会到,小农户高度分散、兼业化经营的状况导致信用需求是小额的,小额的信用需求能够产生的回报当然会很低,也没法监督。同时农业又是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两种风险影响的一个生产过程。所以从客观来说风险高、额度小、收益低的特性就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不可能从事小农的信用服务的。
当然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比如说墨西哥、印度、巴西、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都有所谓的小额信贷。小额信贷应该是一种照商业银行模式来运作贷款的办法,但是它将所隐含的成本并没有计算进去,而且即使没有计算进去,小额信贷仍然需要维持很高的利率,原因就是风险太高。而这个和农民收益比较低、农业收益比较低又是矛盾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按照小额信贷的模式,客观上来说要想解决小农经济的信用需求都是有一些问题的,或者说都是有些障碍的。
苑德军:当然,应该承认,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和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是导致“三农”难以获得广泛商业性金融支持的重要因素,但农村金融改革进展缓慢,政府在政策上缺乏必要的引导与支持,以至缺乏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导致农村金融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破除县域以下金融行业进入壁垒,培育农村小型金融机构
主持人:小农经济的现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看来要破解农村金融的问题,更多的则要从决策层面考虑了。
王松奇:是这样的,我认为现在决策层要做的首先就是破除县域经济以下金融行业进入壁垒,允许成立一些探索性的银行,比如说社区银行、单纯的贷款性机构,以支农为主要目标的小额信贷组织。决策层在思路上就要放开,因为今年12月1日以后我们的金融业对外资就全放开了,对外开放了怎么能对内不开放呢?现在一方面是县域经济以下大量缺乏资金,一方面又是银行大量存差,外汇储备大量过剩,出现这种结构性不平衡情况,我觉得需要改进。
其次就是监管的问题,比如说中国银监会系统,在总部这一级,人员层次都非常高,知识结构、管理水平和理念都非常好,但到各个省以及更低一些的银监会系统,就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的问题就是监管过度。比如说过去文件上没有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你即便是开展的一些服务创新,他也会给你叫停。2004年国际清算银行对世界清算风险进行评估的时候,排位第一的风险是来自于监管,而这个问题在中国更为突出。所以如何防止监管过度的问题,我认为也是决策层需要考虑的。
苑德军:就农村金融的现实情况看,我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二:一是政府应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出发,从国家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尽快制定科学的、全面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分阶段的实施规划,明确各种类型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和功能作用。同时,对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培育等与农村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应纳入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战略,认真研究,统筹安排。
二是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着力打造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须的金融组织保证和金融制度保证。金融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管理办法,就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设立、运作、监管、市场退出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促使这类金融机构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