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大酒楼有一种吃法,叫做“满汉全席”,以前是皇上才能吃的,现在只要有钱,任何人都能吃。几百道菜,烧烤溜炸煮烩拌,鲍参翅肚鸡鸭鱼,什么都有,几个人一天吃三顿,连续吃一周才可以把它全部吃完。我的朋友经常撺掇我过年的时候去吃这个东西,每次都被我断然拒绝:“肠胃不好,消化不了。”
我经常在想,谁会去吃这满汉全席?几百种菜啊,就算最没有个性最不挑食的人,也总有一两百道菜是不那么喜欢的吧?而其中至少有几十道菜是你一点不想吃的。谁可以疯狂得吃完满汉全席所有的菜呢?想来想去终于被我想出来了,是饥不择食的叫花子。
再想又觉得不对,就算是饥不择食的叫花子,前两天也许还能吃,到了第三天,肚子填满了,吃过那么多好东西了,他已经不是饥不择食的叫花子了,估计也是开始挑食了,至少其中“满”的那一部分就不一定还能吃下去了(据说满人吃的大肥肉是整块整块的)——最后还是没有把菜全部吃掉。
满汉全席实在是一个典型的悖论:包含了所有的菜式,可以适合任何人,但是事实上,正因为包含了所有菜式,结果任何人都不合适。
就像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
中国人有个毛病。踢球就踢球,偏要将球运与国运扯在一块,其实人家美国人两百年没有踢过足球,国运也满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这样,本来就是图一热闹,让大家吃饺子的时候有一群人在旁边说些吉祥话唱个歌什么的,结果却变成了“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好了,“有关部门”都来关注:相声小品歌舞访谈吹拉弹唱逗人开心感人落泪,样样得有。还不能忘了打电话给驻守边防的战士(虽然他们在站岗没得看),送节目给坚持工作的工人(虽然车间不能看电视),热泪盈眶地牵挂一下老少边穷的农民兄弟(虽然他们根本就没有电视),一道道菜拼命加上去,这桌满汉全席越摆越大,欲罢不能。
到了现在,春节联欢晚会终于摆成了标准的满汉全席,有标准的菜谱,有精确的烹调程序,每年春节换一换厨师,就可以“添酒回灯重开宴”,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照单全收——要吃就要吃全套。
我们不是厨师,我们不是“有关部门”,我们不可能左右这场宴席,但是我们可以不吃——越来越多的人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而且,这里边以年轻人居多。据说,因为年轻人讲求个性,而春节联欢晚会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个性。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