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截至11月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04.8亿美元,年进出口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关口,其中出口额201.7亿美元,进口额103.1亿美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6%、34.3%和21.3%。
2002年,宁波市对外贸易年进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4年,突破200亿美元。今年仅用了十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三次突破,实现了300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333亿美元,那么从2001年到今年的五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将达到近千亿美元(出口650亿美元,进口350亿美元)。
对外贸易年进出口额超过300亿美元,对宁波市来说,不仅是规模上的突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志着我市对外贸易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进出口商品质量上的提高。今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超过50%,达到了52.8%,比“九五”末期提高近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去年全年总量,达到26.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比重14.7%,比“九五”末期提高近6个百分点。2005年我市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近40种,而且大多数商品为技术类商品,而在“九五”末期出口额在1亿美元的商品仅6种。同时,我市出口品牌商品不断增多,目前出口商品已有注册商标约三万件,其中境外注册商标约两千件。在2005年-2006年190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我市有20个,占全国名牌总量的10.5%。二是贸易主体转变取得明显成果。今年1-10月全市生产型企业出口占比达到56.1%,比2004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到41.6%,比“九五”末期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三是贸易市场的突破。市场开拓进一步多元化,直接与我市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超过200个,目前达到了208个。四是贸易方式上的转变。全市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超过20%,今年达到了22.8%,比2004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标志着外贸大市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我市进出口额在全国、全省的占比稳步提升,并继续保持在浙江省的领先地位。今年1-10月,我市外贸进出口在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2.4%和31.4%,分别比2004年全年水平提高0.15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量比重还首次突破3%。在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中,我市进出口规模居第十一位(比2004年前进一位),其中出口第十一位,进口第十三位(比2004年前进一位)。一般贸易出口在各省市中排名第六位(比2004年前进一位)。在商务部公布的前十位出口城市中我市居第八位。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进出口、出口规模居第二位,仅次于深圳。与此同时,我市的外贸经营队伍也在不断做大做强,目前我市已拥有进出口实绩的各类企业近5000家,其中今年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093家,新增进口实绩企业824家,分别拉动全市出口、进口增长5.8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我市还出现进出口规模超10亿美元的“航母”级外贸企业(雅戈尔集团),目前我市进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已超过40家。
标志着外贸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加大。根据预测,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将达到100.8%,出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将达到71.7%,分别比“九五”末期(2001年)提高了62个和45个百分点。安排社会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全市约1/4的就业岗位与对外贸易直接相关。推进技术创新的进度不断加快,今年1-11月,我市技术进口继续增长,达到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6%。
与此同时,我市对外贸易的下步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表现为“两高两压力”,一是贸易商务成本高。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交易成本也在加大,使对外贸易成本提高。二是贸易摩擦发生频率高。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以及中国出口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三是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压力。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影响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和价格竞争力,同时汇率参照系的转换和连续变动机制的形成,对外经贸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规避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外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使部分国外投资者看淡投资收益,尤其是给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的引进带来负面影响。四是出口退税地方财政负担带来的压力。由于今年我市出口增长较快,给市本级和地方财政带来了不少负担,压力也增大。从内部环境来看,主要表现为“两多两少”,一是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产品出口多。二是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主要市场出口多,目前出口额已占到全市出口总量的60%以上,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市场风险加大。三是高新技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仍然偏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甚大;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未成气候,尽管我市出口重点品牌数占到全国的1/10强,但自有品牌商品出口比重甚小,品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四是实力型、综合型、规模型外贸企业少,中小外贸企业多,全市出口还是以中小型的私营、外贸公司为主。
根据我市外经贸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外贸易下阶段将实现“四个转变”,努力实现从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的跨越。一是出口产品从消耗资源多、附加值低向具有自主技术、附加值高转变;二是外贸企业从千军万马、以多取胜向精兵强将、以强取胜转变;三是出口市场从主体突出、风险集中向多元结构、风险分散转变;四是贸易方式从以出口贸易为主向进出口平衡、内外贸结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六方面,一是大力实施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战略,全面提升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优化外贸的市场结构;三是做大做强外贸主体队伍,提高外贸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进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积极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五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六是加快构筑外贸增长新平台,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