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四天,2006年宁波市“安利杯”元旦万人健身长跑活动将在中山广场举行,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驻甬部队近万名市民报名参加。回首2005年,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红红火火,体育大赛精彩纷呈,竞技实力稳步提升,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群众体育活动红红火火。中断二十余年的全市职工运动会恢复举行,第六届全市老年人运动会展示了老年体育风采,第二届社区运动会、第五届外企运动会基层单位踊跃参赛。举办了元旦万人健身长跑、三人制篮球赛、四人制排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传统体育赛事,组织了市级机关篮球和乒乓球赛、全民健身月体育嘉年华活动等群体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主动参与,现场直接参加的市民3万余人次。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5.2%。群众身边的组织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规范体育协会的管理,发挥协会作用,各级协会开展了近1000项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活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年培训1000余名,使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6600名;在县(市)区建设国民体质监测站,开展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全市城乡抽样检测10000余个样本,国民体质合格率达85%。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不断增加。启动建设市蓝天健身中心,继续实施“市民健身工程”和“农村小康体育工程”,新建村落健身路径660条,维修社区健身路径150条,全市健身路径总数达1700多条;兴建了170片篮球场和门球场、地掷球场等35个,进一步满足了市民的多元化健身需求。省体育强县(区)、强镇创建工作取得实效。鄞州区和余姚泗门镇等6个乡镇被评为省首批体育强区和强镇。
大型体育赛事精彩纷呈。2005年我市通过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协会承办、社会参与的模式,成功承办了国际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和世界女排锦标赛预选赛(此三项为中国女排北仑主场赛)、八一双鹿男篮宁波主场赛,八一广博文具女篮鄞州主场赛、东钱湖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中韩跆拳道对抗赛、全国花样游泳冠军赛、全国围棋段位赛等31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办赛资金投入达3600多万元,而90%的办赛资金来自于社会资助。这些高水平的国际和全国性赛事的成功承办,既满足了市民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丰富了业余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又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展示了宁波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中央电视台直播转播了近30余场在我市举办大型比赛的实况。
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升。综合训练管理水平提高。宁波体校被授予国家级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游泳、重竞技、水上运动和技巧蹦床四个训练基地被授予省级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宁波籍运动员成绩喜人。2005年在世界、亚洲比赛中获得4金1银2铜,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26金20银32铜。在省青少年比赛中,我市分别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二。一批宁波籍运动员在国内外重要体育比赛中获得很好成绩。潘华年在参加第24届世界蹦床锦标赛中勇夺男子单跳项目团体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也成为我市第十位世界冠军;我市体工队培养的运动员俞亚玲获亚洲女子柔道锦标赛铜牌,金海涛在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获2金1铜,步芳在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获得金牌,于淼在亚洲青年女子柔道锦标赛上获银牌;59名宁波籍运动员参加了十运会,沈盛妃勇夺女子七项全能冠军,游泳运动员郑坤良夺得游泳二项冠军。(市体育局局长吴亚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