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英国概况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1月08日 14:25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面积 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

  人口 约5950万,其中英格兰4975万人,威尔士294万人,苏格兰512万人,北爱尔兰170万人(1999年中)。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及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 伦敦(London),人口728.5万(1999年中)。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国家元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简况 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三月至六月最为干燥,九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公元1至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一次大战后英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地位逐渐为美国所取代。二次大战严重削弱了其经济实力。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政治 工党政府1997年5月1日上台后对英国家体制、行政机构和公共服务、经济现代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内政方面,提出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的新概念;对福利、教育、交通、医疗保险及司法等制度继续进行改革,增加对公共服务部门的投入,如提出国家医疗保健体系十年改革计划,出台消除地区发展差距的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养老金额,设立“工作家庭税收补贴”,倡导种族和谐等;提高英格兰银行的独立性,授予其自行决定利率升降的权利;以低支出、低税收、低通膨、高就业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实行权力下放,选举成立了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推动北爱冲突各方达成和平协议,选举成立北爱地方自治议会,组建北爱地方自治政府;批准重建大伦敦市政府,于2000年5月4日进行了市政府第一次选举,选举产生了大伦敦议会和首任市长,进一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就上院改革发表白皮书并通过有关议案,取消上院贵族议员世袭制,将绝大多数世袭贵族议员革出上院。外交方面,进一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积极参与欧盟建设,首次提出建设欧盟“超级力量”,倡导并推动建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参与欧盟机构改革和扩大的磋商,承诺于2003年左右就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改善和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01年6月工党提前举行大选并蝉联执政。

  【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 1999年5月上旬,苏格兰和威尔士相继选举成立地方议会。苏格兰议会设129个议席,威尔士议会设60个议席,7月1日,两地议会正式开始运作。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取代了以前作为内阁成员的苏格兰和威尔士事务大臣的大部分职能。苏格兰议会在内政、司法、卫生、教育、经济发展等地方事务上享有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享有部分征税权,可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浮动3%。威尔士议会主要在就业、卫生、教育和环境等问题上拥有决策权,但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力。这是工党政府实施权力下放的改革行动之一,也是英国政治史上最大的历史性变革,大大改变了英国传统上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

  【北爱尔兰自治政府】 1998年4月10日,英爱两国政府及北爱冲突有关各方签署了和平协议,此后选举产生了北爱地方议会,建立了南北爱跨界合作机构。1999年11月,北爱议会推举成立由北爱多党分享权力的执行委员会-北爱自治政府。英向北爱移交地方事务管理权,爱尔兰取消对北爱领土的主权要求。12月北爱自治政府正式运作,行使除国防、外交和税收等属于中央权力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权。南北爱部长理事会、英爱政府间会议、英爱理事会等机制也正式启动。这是近25年来北爱新教派与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爱管理权,也是自1972年英政府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北爱首次拥有自治政府。后因北爱各派在缴械等问题上争执不下,北爱和平进程屡遭挫折。2001年7月1日,北爱政府首席部长特林布尔因抗议爱尔兰共和军未按协议期限(2001年6月30日)缴械而宣布辞职,和平进程再陷危机。9月英政府被迫中止北爱政府运作。10月底,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开始解除武装,为北爱和平僵局带来转机。11月6日,特林布尔重新当选首席部长,北爱地方政府再次恢复运作。

  【宪法】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

  【议会】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10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截至2001年12月,上院共有议员713名。议长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下院议员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本届下院于2001年6月选出,在659个议席中,工党占411席、保守党164席、自民党52席、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28席,下院议长迈克尔·马丁(Michael Martin)和三位副议长占4席。

  【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现政府为工党政府,于1997年5月大选获胜执政,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主要成员为:首相兼首席财政大臣、文官部大臣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副首相兼首席大臣约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大法官兼上院议长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杰克·斯特劳(Jack Straw),内政大臣戴维·布伦基特(David Blunkett),贸工大臣帕特里夏·休伊特(Patricia Hewitt),国防大臣杰弗里·胡恩(Geoffrey Hoon),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Margaret Beckett)、国际发展事务大臣克莱尔·肖特(Clare Short)、交通、地方政府与地区事务大臣斯蒂芬·拜尔斯(Stephen Byers)、教育和技能大臣埃斯特尔·莫里斯(Estelle Morris)、文化、传媒和体育大臣泰萨·乔威尔(Tessa Jowell)。

  【行政区划】 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

  伦敦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

  【司法机构】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大法官欧文勋爵。

  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总检察长为戈德史密斯勋爵(Lord Goldsmith)

  【政党】政党体制从18世纪起即成为英宪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政党有:

  (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领袖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该党曾于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

  (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领袖伊恩·邓肯-史密斯(Iain Duncan-Smith)。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

  (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领袖查尔斯·肯尼迪(Charles Kennedy),1999年8月当选。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第三大党。

  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Plaid Cymru)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Sinn Fein)等。

  【重要人物】伊丽莎白二世:国家元首。全称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为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6岁时开始接受统治国家的教育,研读法律、历史和语言,能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也会法语和德语。14岁起开始参加电台广播等各种社会活动。二次大战期间,担任一些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战后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经常巡视英国各地。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丈夫为菲利普亲王,受封为爱丁堡公爵。生有三子一女,长子查尔斯王子受封为威尔士亲王,是英国王储。女王曾于1986年10月访华。

  托尼·布莱尔:首相。1953年5月6日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笃信基督教,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1975年加入工党,1983年6月当选下院议员,并连任至今。1988年入选工党影子内阁,先后担任贸工、能源、就业、内政等事务发言人。1994年7月当选为工党领袖。同年,被女王封为枢密院成员。1997年5月出任首相,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也是英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2001年6月工党大选获胜后,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蝉联执政的工党首相。1994年任工党领袖后,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对工党进行改革。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组织上采取消弱工会对工党影响的措施。出任首相后,对原保守党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在国内外赢得较高声誉。布曾提出“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主张。“9.11”事件后又倡导国际社会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共同体”理论。布曾于1988年作为工党代表团成员访华。1997年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期间,同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会见。1998年10月访华。1999年10月江主席访英期间,与江主席会谈并共同主持《中英论坛》开幕式。2001年10月邀请胡锦涛副主席访英并与胡副主席会谈。对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感兴趣。喜欢读书,爱好网球、远足和音乐。已婚,夫人切丽曾与布在同一律师事务所做见习律师,1995年被任命为皇家大律师,有三子一女。

  经济

  2000年,英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并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从1992年起英经济一直处于稳定增长之中。2000年,政府财政状况持续改善,财政盈余高达230亿英镑;就业状况明显好转,失业率为近25年来最低水平;通膨率为近30年来最低。此外,政府大力扶持知识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竞争力国际排名由上年的第十位升至第八位。2001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英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

  2000年英经济基本情况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4384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174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

  通货膨胀率:2.1%。

  失业率:3.6%。

  货币名称:英镑(Pound Sterling);

  1英镑=100便士。

  汇率(2000年):1英镑=1.48美元。

  (资料来源:2000-2001英国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 实行公共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1999年人均收入1.5万英镑。实行五天工作制。1999年,全日制雇员平均每周工作38.3小时(男40.2小时,女34.5小时);平均周工资为384.5英镑,其中金融从业人员平均周工资为510英镑。1999年4月起实行最低工资制度,自2000年10月起21岁以上的雇员每小时最低工资为3.7英镑,自2000年4月起21岁以下的雇员每小时最低工资为3.2英镑。每年享受至少4个星期的假期,带薪假不超过5个星期。1999年消费物价上涨率为2.2%,工资上涨率为3.9%。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英家庭周平均收入为480英镑,周平均支出为359英镑,分别比上年度增长5%和2%。

  国民医疗体系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全国公立医院现约有50万张病床,每千人拥有约9张病床、8名医生。工党政府上台后,计划增加医疗投入,改善医疗条件,实施国民医疗保健体系现代化,包括缩短门诊病人候诊时间等。

  1997年底,住房费用占个人收入28%,私人拥有住房的比例为67%。1996-97年,至少拥有一辆小汽车的家庭占70%,中央空调设施占85.3%,洗衣机占90.9%,电冰箱占98.8%,手提电话占70%,录相机占79.2%。

  (资料来源:1999-2000英国经济季评)

  军事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

  英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安全,并扩大英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调整国防政策:继续依靠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保持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

  英实行正规军与预备役部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2000年英正规军总兵力20.76万,其中陆军11.01万,海军4.28万,空军5.47万;预备役部队总兵力11.58万;文职人员11.51万。海外驻军6万多人,分布在塞浦路斯、直布罗陀、福克兰群岛、文莱等地。2000-01年,政府国防开支为228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2.5%(NATO成员国平均2.2%)。

  (资料来源:2001英国)

  文化教育

  【教育】 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北爱地区实行4~16岁义务教育制度。2000/01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2000年7月,工党政府宣布1999/2000年度至2003/04年度之间英国的教育经费每年增长6.6%。

  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约占学生总数的93%。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约占学生总数的7%。著名的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33%,苏格兰为40%,北爱为45%。大学及高等学院共计161所(不包括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1998-99年度,在校学生208.1万。(资料来源:2001英国)

  牛津大学 建于1185年,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37个彼此独立的学院。牛津大学相对更加重视人文、社会、政治等学科,二战后担任首相而又进过大学的英国政治家几乎都出自牛津。现有学生14700余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生4200名,外国留学生1900名;教职员工3200名,其中教授占6%,讲师占85%。

  剑桥大学 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建于13世纪初期,有30个彼此独立的学院。剑桥大学更侧重自然科学的教学和研究。现有学生16900名,硕士和博士生占39.85%,留学生占42%;教授、学者及讲师共计1000名。

  (资料来源:2000英国)

  【新闻出版】 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现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2000年1~6月各主要报刊平均日发行量如下(单位:万份):《每日快报》106,《每日邮报》239,《每日镜报》226,《每日星报》61,《太阳报》357,《金融时报》46;《每日电讯报》103,《卫报》40,《独立报》22,《泰晤士报》72,《世界新闻》402,《星期日快报》97,《星期日镜报》193,《星期日邮报》230,《人民报》152,《星期日电讯报》81,《观察家报》42,《星期日泰晤士报》136。

  通讯社主要有3家:(1)路透社:1850年成立,集体合营,世界重要通讯社之一,总部设在伦敦,在158个国家内设立153个分支机构,拥有1930名记者。(2)新闻联合社:1868年创办,由PA新闻、PA体育、PA检索和PA数据设计4家公司联合经营,专门为英国和加拿大的企业提供公关和投资信息。(3)AFX新闻有限公司:由法新社与金融时报联合经营,向欧洲的金融及企业界提供信息和服务,在欧洲12国、美国及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总部在伦敦。

  英国广播公司(无线电广播网)(BBCNetwork Radio):1922年创办。该公司有5个对内广播电台,1个对外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各国播放节目。

  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 BBCTelevision):于1936年开始播放电视,有两个台:BBC1主要播放新闻、宗教、体育、歌剧及少儿和娱乐节目,BBC2主要播放音乐、艺术、喜剧、教育及一些特别节目。另有5个数码频道供交费用户使用。

  广播电台局(the Radio Authority):负责批准及管理所有独立电台的服务,监督节目及广告质量。

  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负责批准和规管商业电视台服务。拥有ITV(第三频道)、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ITV节目始播于1955年,24小时全天服务,面向全国,三分之一时间播放新闻,其它时间播放体育、喜剧、游戏和电影等。主要靠广告赞助。第五频道始播于1997年3月。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各主要报刊、电视均有网络版,其中BBC在线是被访问最多的网站。

  英国政府文化、媒体、体育部负责新闻广播事务。

  (资料来源:2001英国)

  对外关系

  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5个核大国之一,并为联合国、欧盟、北约、英联邦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目前,英有13块海外领地,同18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或领事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英实力的削弱,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工党政府上台后,对外交政策做了较大调整,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使英外交处境和国际地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英推出“新干涉主义”和“国际关系新准则”,提出改革联合国安理会职能及决策程序,要求改写联合国宪章,授予联合国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力。对欧洲政策更趋积极,倡导欧洲共同防务建设,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进一步加强与美特殊关系,积极配合美对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支持美主导的北约东扩,是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坚定盟友。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努力改善同中、俄、日等大国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传统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强调在打击恐怖主义、环境保护、人权、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将人权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认为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增加,全球化趋势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统治下的和平”利大于弊。世界及欧洲安全基本稳定,但仍存在恐怖主义、非法移民、气候变化、金融市场动荡、地区冲突和危机等诸多不稳定因素。世界普遍存在的贫困和不公正现象是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原因。主张改革现有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加强国际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倡导“第三条”道路,以求在新形势下增强英竞争力,并寻求资本主义的延续和再发展。积极推行“新干涉主义”。

  关于美遭恐怖袭击事件及打击恐怖主义:英反应迅速、态度强硬,予以强烈谴责并参与了美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主张标本兼治,打击恐怖主义。

  关于欧洲安全机制:视北约为英和欧洲安全的基石。认为冷战结束后北约应更具有外向性和干预性。支持北约东扩,但对吸收波罗的海三国问题持谨慎态度。

  对欧洲防务建设态度积极,希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但强调欧洲防务建设不能削弱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作用。

  认为欧安组织是预防冲突的有效手段,支持其在解决科索沃等危机中发挥作用,但认为欧安组织不能替代北约的作用,两者应加强合作。

  关于巴尔干问题:积极鼓吹并参与北约对南联盟军事打击。但称北约行动是“人道主义”特例,而非先例。主张向巴尔干地区提供援助。欢迎海牙国际法庭审判米洛舍维奇。与南联盟恢复外交关系并支持南民主化进程。关注马其顿局势,参与北约监督马停火协议的实施和在马收缴阿族武器的行动。

  关于亚洲政策:重视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亚欧新型伙伴关系,将亚洲置于英外交政策的优先位置。提出加入东盟地区论坛。继续维持“五国防御安排”(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

  关于阿富汗问题:积极参与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主张联合国在阿战后政治安排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欢迎阿各方就此达成的波恩协议。重视对阿人道主义援助。

  关于联合国:认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保护人权及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主张提高联合国在预防和解决冲突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主张改革安理会,增加安理会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关于裁军及导弹防御计划:希美俄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称只有在主要核国家大幅削减其核武库后,才能考虑对英核武器进一步削减。批准了“全面核禁试条约”。希各国全面切实履行“化学武器公约”,进一步强化“生物武器公约”。倡议修订“欧洲常规军力条约”。对美导弹防御计划持理解态度,但希美与欧洲盟国以及包括中、俄在内的其他国家就此问题进行磋商。

  关于环保问题:认为环境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的位置日益重要,发达国家应带头执行“二十一世纪日程”和“气候变化公约”,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承诺到2002年批准“京都议定书”,到201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对美拒绝“京都议定书”表示不满。

  关于世界经济:认为全球自由贸易趋势不可阻挡,主张强化国际市场经济体系,加强世界贸易组织作用,通过国际多边贸易机制解决摩擦和争端。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零关税,积极支持举行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利用英的传统海外关系,促进对外出口。主张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增加透明度,加强监管,提高效率。

  关于人权问题:将人权置于英外交的“核心”,推行“道德外交”,每年发表《人权报告》。认为人权具有普遍性,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预”等理论。要求联合国对“人道主义干预”制定准则。支持设立国际刑事法庭,严惩侵犯人道主义行为。近年来,英的人权政策渐趋务实,表示应进行建设性对话。

  【同中国的关系】

  于1950年承认中国。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1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关系进入良好发展时期,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互访并签订了许多合作协议。1989年后,英对中国制裁,两国关系出现严重倒退。1991年梅杰首相访华,中英关系解冻。但此后不久,两国关系又因英方推行“三违反”的香港政改方案而再次跌入低谷。双方基本上无高层往来,经贸关系受到较大影响。1994年下半年起,两国关系出现改善势头。1997年布莱尔出任首相后提出以香港为桥梁,全面发展两国关系。中英实现了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近年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英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98年,两国政府首脑成功互访,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9年10月,应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邀请,江泽民主席作为中国元首对英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两国关系在新世纪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01年,两国高层继续保持密切往来和接触,10月,胡锦涛副主席对英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及军事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也十分活跃。

  1997年工党政府上台以来,中英高层往来情况如下:

  英方:外交大臣库克(1998年1月)、农业大臣坎宁安(1998年4月)、国际发展事务大臣肖特(1998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1998年7月)、首相布莱尔(1998年10月)、海军参谋长鲍尔斯上将(1999年3月)、文化大臣史密斯(1999年5月)、贸工大臣拜尔斯(1999年6月)、上议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1999年9月)、下议院议长布思罗伊德女士(1999年9月)、国防参谋长格思里上将(1999年10月)、英议会外委会主席安德森(2000年6月)、教育与就业大臣布兰基特(2000年6月)、国防大臣胡恩(2000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2000年10月)、英女王堂弟、英国际贸易总局副主席、英无形贸易委员会总裁肯特公爵(2000年10月)、国际发展大臣肖特(2000年10月)、海军参谋长埃森海上将(2001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2001年7月)、空军参谋长斯夸尔(2001年10月)。

  中方:总理朱镕基(1998年4月)、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1998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刘剑峰(1998年9月)、财政部长项怀诚(1998年11月)、教育部长陈至立(1999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丁关根(1999年9月)、外经贸部长石广生(1999年10月)、国家主席江泽民(1999年10月)、副总理吴邦国(2000年1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2000年1月)、司法部部长高昌礼(2000年4月)、海军司令员石云生(2000年4月)、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2000年5月)、副总理温家宝(2000年6月)、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2000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200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2001年4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2001年4月)、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王克(2001年5月)、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志坚(2001年5月)、中联部部长戴秉国(2001年6月)、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2001年10月)、国家副主席胡锦涛(2001年10月)。

  中英两国政府间签订的重要协定和协议有:关于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54年6月),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1972年3月),互设总领馆协定(1984年4月),第二个科技合作协定(1984年3月),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年12月),空间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1985年1月),第二个经济合作协定(1985年6月),投资保护协定(1986年5月),解决资产问题协定(1987年6月),环境合作备忘录(1996年7月),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补充议定书(1996年9月),中英在广州和爱丁堡相互设立总领事馆的协议(1996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1998年10月),1999-2002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1999年4月),关于教育合作的联合声明(1999年7月),中英法律合作谅解备忘录(1999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200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合作协议(2000年)。

  英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中英贸易额达99.0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2001年1至10月,中英双边贸易额近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其中中方出口55.69亿美元,同比增长7.2%,进口29.47亿美元,同比增长0.3%。截至2001年10月,英对华投资项目共计3013个,实际使用金额96.2亿美元,居欧盟首位。自1986年起,英先后向中方提供四笔政府贷款,总计13.7亿美元。

  据中国国家教委统计,2000年在英的中国留学人员有100000人左右,英来华留学生共601人。

  中国驻英大使:马振岗。大使馆地址:49-51 Portland Place,London W1B IJL。电话:004420-72994049,传真:004420-76362981,电传:23851CHINA。经商处地址:Cleveland Court,1-3 Leinster Gardens,London W2 6DP。电话:004420-77238923和004420-72620253,传真:004420-77062777。领事部地址:31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IQD。电话:020-76311430,传真:020-74369178。

  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Anthony GALSWORTHY)。馆址:北京市光华路11号。电话:010-65321961/2/3,传真:010-65321937/8/9。(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

  (责任编辑:庄红韬)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张黎明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网议:街头拥抱
霍英东病逝
新农村建设
创模迎检
构建和谐社会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