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
乙酉金秋,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的复旦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并于昨日举行了隆重的百年校庆大典。
在复旦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前日举办的“校长论坛”。论坛的议题为“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与会的上海市市长韩正认为,一座城市的发展,第一阶段主要靠资本投入,但第二阶段以后,就要靠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尤其对于像上海这样没有天然资源的城市。言下之意,就是城市发展的第二阶段需要借助大学这座人才大宝库。为此,早在今年三月,韩正不仅表示,把复旦大学100周年校庆当成全市的一件大事,而且明令要求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与校庆相关的各项工程建设要以此为时间节点。此外,上海市政府为复旦扩建提供了1500亩土地,土地成本为30亿,按国有资产流转算值50亿,若拿到市场上拍卖能卖到100亿。
以上只是高校与城市互动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是单方面的,我们看到的是城市对高校的给予之丰厚。看来,上海市政府深谙“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古训———根据英国学者的最新统计数据,对一所大学的经济投资,若干年后,在城市及周边地区能获得总额高于7倍的回报。而出席论坛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长盖文·布朗认为,大学不仅对地区经济有贡献,还可以是文化上的地区中枢。大学教育提供的一种创新氛围,所孕育的创造力阶层,会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体。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只要某所高校一传出扩建校区的风声,绣球还没抛,就会引来无数地方政府竞争的道理。
说完上海,回头再看广东、广州。9月21日,广东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议在广州落下帷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赖于观念的更新和机制的创新,更要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头———参与地方建设的积极性。果然,会议结束的次日,为响应和配合广东省委、省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号召,教育部长周济与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共同签署合作协议。而周济带到广州来的全国八所高校的校长,立马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客”,借助金脑袋,求教自主创新大计。
近观广州城市发展与在穗高校的互动就会发现,这几年广州几大支柱产业如汽车、生物医药等,没有在穗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是不可想象的。再看文化建设方面,如果没有广州美术学院,可能也就没有今天岭南画派仍然能够在全国处于前列地位。而缺少了星海音乐学院这样的艺术类高校,岭南音乐的研究与传承都会打些折扣。在当今各级地方政府的“专家库”中,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占的比例不低。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与“思想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穗部属高校,由于强调产、学、研的“落地”,服务地方的意识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高校与地方的“共舞”,带来的是共赢:服务地方,高校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依托高校,地方找到了智力的支撑———这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后劲的一大关键。
|